悠悠草根虫,鸣声近我床。
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
感此动万虑,聊复举一觞。
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
悠悠草根虫,鸣声近我床。
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
感此动万虑,聊复举一觞。
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悠悠草根虫",诗人以虫鸣声起笔,形象地展现了秋夜的寂静,虫鸣虽微,却悠长不断,仿佛触动了诗人的心弦。"鸣声近我床",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自然的距离,虫鸣声似乎穿透了夜晚,直达诗人床前。
"皎皎林间月,亦已照我墙",明亮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树林和诗人床头的墙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感此动万虑",诗人被这月夜之景触动,思绪万千,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涌上心头。
"聊复举一觞",诗人借酒消愁,试图暂时忘却烦忧,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何以侑我酒,清啸闻疏篁",诗人问自己,除了美酒,还有什么能更好地陪伴这杯酒呢?答案是那来自竹林的清啸声,增添了诗境的空灵与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街鼓既不喧,雨亦无断绝。
交衢罢灯火,云是上元节。
西北鸣革笥,所至必残灭。
江南虽辛苦,稍幸远羌□。
忽忽月己杪,雨霁啼百舌。
彼驵黠之魁,逢我长尉悦。
丰登兆年谷,无惜膏火缺。
鞭笞里甲背,赋灯照闾闑。
豪家张百灯,亦不愁膏竭。
贫室夜无烛,邻女机久撤。
卖衣市一灯,家破烛乃爇。
东邻鬻白桁,西街典钱埒。
万户千百灯,终夕光明彻。
吞声畏里正,掩户不敢说。
大江隔烽火,勤王遍吴浙。
羽檄正纷来,丝管且填咽。
我马淮之阳,我车北其辙。
天子侧席坐,忧危望群哲。
病?百不娱,呼儿失蟋蟀。编竹以为笼,饲之芡与栗。
绿腰跃长股,怒臂相决病。
怜此壮盛心,猛志见跳佚。
嗟我何摧颓,感时恒自失。
夜短常愁永,虫声况瑟瑟。
虫声一何悲,使我愁难毕。
开笼会纵汝,深草富蓬室。
达人薄遐算,志士惜分阴。
达人岂不怀,放旷莫敢任。
结发慕黄虞,所好在沉深。
谅无宣尼智,窃比多所钦。
梯占诚有阶,耽□乃我箴。
岁月同悬砧,昕夕捣予心。
良壁弃如泥,以砾视兼金。
无德而好爵,晛彼能言禽。
言隐于荣华,亦远若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