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如入画,野寺忽相通。
松影石坛静,鸟鸣春涧空。
箨龙横竹径,石虎啸溪风。
便欲离尘俗,澄怀叩朗公。
山行如入画,野寺忽相通。
松影石坛静,鸟鸣春涧空。
箨龙横竹径,石虎啸溪风。
便欲离尘俗,澄怀叩朗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中旅行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行的体验融入画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山行如入画",开篇即以“入画”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山行的视觉美感,如同步入了精心绘制的画卷。
接着,“野寺忽相通”,在山行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座隐匿于山间的寺庙,这意外的相遇增添了旅途的惊喜与神秘感。寺庙的存在,为这幅自然之画添上了人文的色彩,使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生动。
“松影石坛静,鸟鸣春涧空”,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生机。松树的阴影投射在石坛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而远处春涧中传来的鸟鸣声,则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情感更加饱满。
“箨龙横竹径,石虎啸溪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竹径上横卧着一节竹子,仿佛是大自然的雕塑作品;而溪边的石虎,在微风中发出低沉的啸声,既增加了环境的动态感,也赋予了山林以神秘的气息。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最后,“便欲离尘俗,澄怀叩朗公”,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这样的山水之间,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澄明。通过“离尘俗”和“澄怀”的表达,诗人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中旅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