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夕照迥登临,纵目苍茫尽古今。
哀壑经秋惟落木,愁人薄暮一长吟。
寒江白日如萦带,大地黄花有布金。
闻道群公正高会,西风皂帽可胜簪。
千峰夕照迥登临,纵目苍茫尽古今。
哀壑经秋惟落木,愁人薄暮一长吟。
寒江白日如萦带,大地黄花有布金。
闻道群公正高会,西风皂帽可胜簪。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沉的山水画卷。首句“千峰夕照迥登临”,以夕阳映照下的千峰为背景,展现了一种开阔而深远的视野,登高远眺,尽览古今变迁。次句“纵目苍茫尽古今”,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见之景跨越时空的广阔与深远,引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哀壑经秋惟落木,愁人薄暮一长吟”两句,通过描写秋天山谷中仅存的落叶,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氛围,而“愁人薄暮一长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感慨,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寒江白日如萦带,大地黄花有布金”两句,转而描绘了江水在阳光下如同丝带般蜿蜒流淌,大地上的菊花则像是铺满了黄金,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丰收与繁荣的景象。
最后,“闻道群公正高会,西风皂帽可胜簪”两句,提到了一群官员正在山上举行盛会,西风吹拂着他们的黑色帽子,却难以插上簪子,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意味,使整首诗的主题更为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是一首兼具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
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
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