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有经制,颁赍上所行。
后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
非民独如此,为国赖以成。
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
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
大意苦未就,小官苟营营。
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
驾言发富藏,云以救鳏茕。
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
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
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
他州或呰窳,贫富不难评。
豳诗出周公,根本讵宜轻。
愿书七月篇,一寤上聪明。
先王有经制,颁赍上所行。
后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
非民独如此,为国赖以成。
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
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
大意苦未就,小官苟营营。
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
驾言发富藏,云以救鳏茕。
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
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
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
他州或呰窳,贫富不难评。
豳诗出周公,根本讵宜轻。
愿书七月篇,一寤上聪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发廪》。全诗通过对比古今差异,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贫富不均、官僚贪腐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批判。
诗中“先王有经制,颁赍上所行”表明作者对古代圣王能够制定合理法度并得到执行的理想化描述。而“后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则指出了后世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强者兼并弱者的现实。
接着,“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描绘了一种对待寡妇和公正官员的理想状态,而“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则表达了作者希望看到社会公平、土地平均分配的愿望。
“大意苦未就,小官苟营营”表现了作者对于改革难度的感慨和小官吏的贪婪无为。随后,“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驾言发富藏,云以救鳏茕”则是对自己在地方任职三年期间所见到的贫困现状和希望通过改革来拯救民众的表达。
“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形象地描绘了荒凉萧条的自然景观与贫瘠的人家,而“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则批判了地方豪强对民众的剥削和压迫。
最后,“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回忆了过去这块土地的肥沃与人们勤劳耕作的情景,而“他州或呰窳,贫富不难评”则是对比其他地方贫富差异易于辨识的现状。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改革的迫切愿望,以及希望通过文治来达到国家和民众的福祉。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初年社会矛盾和作者的政治理想。
连朝阴雨,愁煞嫩寒馀。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
上人裾。
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
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树影萧疏。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
念此乐,真忘死,掷吾书。
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
一生几两屐,彼歌者谁欤。且往观乎。
肃肃多阴,萧萧以风,危乎高哉。
见飞甍复榭,虹蜺轇轕,梅梁藻井,龙鬼毰毸。
灯烛晶荧,铎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
锵剑佩,是南陵朱鸟,北极黄能。玲珑月殿云阶。
况珠斗斓斑绝点埃。
正井公夜戏,犀枰象博,麻姑尽降,绣帔瑶钗。
叱日呼烟,囚蛟锁魅,五利文成未易才。
银鸾背,笑蟾蜍窟里,金粟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