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室东南望,分明鸾鹤飞。
何尝无路往,自是有心违。
隐谷松声淡,仙区药甲肥。
行年六十一,非外更知非。
大室东南望,分明鸾鹤飞。
何尝无路往,自是有心违。
隐谷松声淡,仙区药甲肥。
行年六十一,非外更知非。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
"大室东南望,分明鸾鹤飞。" 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宏伟建筑与天空相连的壮丽画面,其中“大室”指的是宽敞的居所,“东南望”则是诗人从这个空间向外眺望的情景。而“分明鸾鹤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翱翔于蓝天之中的神鸟鸾鹤的观察,通过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何尝无路往,自是有心违。"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现实的某种不满与逃避。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前行,这里的“何尝”意味着“何必”,而“无路往”则是比喻,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而“自是有心违”则表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一种内心的抗争,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约束的反叛。
"隐谷松声淡,仙区药甲肥。" 这两句转而描绘出一片幽深的山谷景象,其中“隐谷”指的是那些遮蔽在群山之中的秘密所在,“松声淡”则是对那里的宁静氛围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仙区药甲肥"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仙境般的意象,"药甲"通常指的是草本植物,这里用以形容仙境中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十分茂盛。
"行年六十一,非外更知非。"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年龄和生命状态的一种反思。在古代文化中,“行年”意味着“步入某个年龄”,这里的“六十一”则是指诗人的实际年龄。而“非外更知非”则透露出诗人对外界评价的一种超然态度,似乎在表达即便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也不再为世俗的看法所动摇。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勾勒出了一个既与世隔绝又自有天地的诗人形象。
小阁平分春色,暖融芳气,风醉烟柔。
两两窥帘燕子,欲去还留。卖花声、听过深巷;
寻梦路、锁断层楼。篆烟幽。晚来唤雨,憎杀啼鸠。
心忧。红桥绿树,碧云芳草,遥指苏州。
依旧清江接天,千折断肠流。夜灯前、暗追心诺;
晨镜里、不慰眉愁。怎生休。病中衾枕,浑似深秋。
匝树低云,粘空湿雾,轻风一夜吹尽。
巷柳浓阴,墙槐嫩绿,逼到矮窗相近。
菱丝尚短,已立得、小蜻蜓稳。
蚕妇茶娘,单衫日午,荒荒云鬓。朝来菊畦雨润。
护新根、细除虫蚓。静叶宜人,不独贪他花信。
似此心情自可,只好友、难来又成闷。
央及流莺,为传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