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朝阴雨,愁煞嫩寒馀。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
上人裾。
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
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树影萧疏。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
念此乐,真忘死,掷吾书。
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
一生几两屐,彼歌者谁欤。且往观乎。
连朝阴雨,愁煞嫩寒馀。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
上人裾。
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
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树影萧疏。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
念此乐,真忘死,掷吾书。
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
一生几两屐,彼歌者谁欤。且往观乎。
这首《六州歌头·春霁寄兴》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春日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寄情。
词的开篇“连朝阴雨,愁煞嫩寒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连续阴雨的天气,使得初春的寒冷更加令人感到压抑和愁苦。然而,随着“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一句,词人突然捕捉到了雨后的阳光,那光芒照耀在台阶之上,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接下来,“上人裾。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几句,展现了词人静心读书、思考的场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沉。而“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仿佛能听到鸟儿的低语,感受到僧庐中的宁静与超脱。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树影萧疏。著花初”描绘了一片翠绿的田地,周围用竹篱环绕,树木稀疏,刚刚绽放的花朵,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这种自然之美,让人心生向往。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引向了更远的地方,斜桥、烟雾、蜿蜒的小径,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乡村画卷。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则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欢愉场景,酒旗飘扬,歌声悠扬,人们举杯畅饮,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将画面推向了极致,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绿水环绕,平芜无际,给人一种开阔与自由的感觉。
整首词通过对春日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