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裴端公郊居》
《题裴端公郊居》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已近水声开涧户,更侵山色架书堂。

蒲生岸脚青刀利,柳拂波心绿带长。

莫夺野人樵牧兴,白云不识绣衣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péiduāngōngjiāo
táng / wéizhuāng

zànsuíhóngpèizuǒfānfānggāozhōngxiāng
jìnshuǐshēngkāijiàn

gèngqīnshānjiàshūtáng
shēngànjiǎoqīngdāoliǔxīn绿dàicháng

duórénqiáoxīngbáiyúnshíxiùláng

注释
红旆:古代旗帜的一种,这里代指军队或官府的标志。
藩方:指地方行政区划,这里指任职的地方。
涧户:山涧边的居所。
书堂: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蒲:菖蒲,一种水生植物。
岸脚:水边。
波心:水面中央。
绿带:形容柳条的颜色如绿色的带子。
野人:乡下人,普通人。
樵牧:砍柴和放牧,代表乡村生活。
绣衣郎:这里指身着华贵官服的官员。
翻译
暂时跟随红色旗帜辅佐地方政务,高洁的志向最终是归隐故乡。
已经接近潺潺水声,打开山涧的门户,进一步侵占山色来建造书房。
菖蒲在水边生长,刀剑般锋利,柳条轻拂水面,绿色的丝带般绵延。
不要剥夺乡人的砍柴放牧的乐趣,他们不认识穿绣衣的官员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职后回到故乡,过上隐逸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暂随红旆佐藩方"一句,说明主人公曾经跟随官府的旗帜在外服务,但现在已经放下这些繁华的职务。"高迹终期卧故乡"表明他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安静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已近水声开涧户,更侵山色架书堂"描绘了主人公新居所处的环境,有清澈的溪流和被山色环绕的书房。这种景象给人以宁静与雅致之感。

"蒲生岸脚青刀利,柳拂波心绿带长"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突出了春天水边的生机勃勃和草木的繁盛。这里的“蒲”指的是水生的植物,它们在岸边生长而且锋利;“柳拂波心绿带长”则是形容柳树随风轻拂水面,枝条柔软而又悠长。

最后两句"莫夺野人樵牧兴,白云不识绣衣郎"表达了主人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与世隔绝的心境。他不愿意被打扰,宁愿保持自己的隐逸生活,而“白云”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由和纯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以及主人公对乡居生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韦庄在这里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革囊

纫革为囊号库奴,精粗器用此中俱。

岂须锦缘还丝绾,无过茶铛及饭盂。

诗句清新记耶律,辩言诙谑幸侏儒。

经翻四十二章过,乍可因之悟幻躯。

(0)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十铜晷

巧制伊谁意最初,不淆方位指南如。

宵明长短无差报,十二时辰有定书。

测景每教临日下,寻题便以适几馀。

今人雅合分阴惜,陶侃名言实起予。

(0)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三马绊

伯乐偏虞马易驰,维连以绊出奇思。

除将麋鹿难为系,任是骅骝亦设羁。

卓立试嘶清夜月,恣眠常忆白莎陂。

絷之亦欲饫之节,此事惟应善牧知。

(0)

蒙古诸王公进宴即席赋句

隆崇圆幕据兰坰,将悃联情自可听。

游牧尔安职斯述,怀柔我廑化惟宁。

技呈诈马铺云锦,樽酌南山映座青。

文织精镠颁后赉,异他岁币享王庭。

(0)

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二十五澄观斋

背山临水搆清斋,翠荫檐端绿绕阶。

别裁不期句成迥,閒居每致意为佳。

(0)

月夜闻蛩

漾舟逗星渚,凄吟发露坡。

塞夕已飒沓,塞月犹婆娑。

欧阳赋未就,是声来则那。

嫠妇怨别离,孤客悲蹉跎。

于我何有焉,也觉秋怀多。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