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真为一世豪,双蜗逐逐笑吾曹。
秦君已去亭长在,著向山高更觉高。
蝉蜕真为一世豪,双蜗逐逐笑吾曹。
秦君已去亭长在,著向山高更觉高。
这首诗通过对比蝉和蜗牛的形象,以及对秦君亭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首先,“蝉蜕真为一世豪”,以蝉蜕比喻人生中的蜕变与成就,暗示了个人成长与超越的艰难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辉煌足迹之人的敬仰。
接着,“双蜗逐逐笑吾曹”,这里使用了“双蜗”这一形象,象征着那些追求名利、盲目追逐的人,他们如同蜗牛般缓慢而执着地前进,却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更为重要的价值。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与批判,同时也对那些能够坚守自我、不被外物所动的人给予了肯定。
“秦君已去亭长在,著向山高更觉高。”这句诗中,“秦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而“亭长”则可能是指秦君留下的某种精神遗产或影响。通过“亭长在”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即使秦君已逝,但其精神或影响依然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似乎更加深远和崇高。最后的“著向山高更觉高”则是对这种影响的进一步强化,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精神或影响的价值愈发凸显,仿佛一座高山,越看越显得雄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蝉、蜗牛、秦君亭等形象的巧妙运用,探讨了人生价值、历史影响与时间的流逝等主题,既富有哲理性,又蕴含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折。
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
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
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
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
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
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
坤维拓提封,形胜古天府。
血战五十秋,零落馀八柱。
江南传箭急,谁暇此回顾。
落日古渝城,杖钺乃甚武。
天东甑虽堕,吾自强支拄。
渡泸躬讨逆,归来战弥苦。
萧条下夔门,机阱伏中路。
咄咄快敌仇,谁欤掩抔土。
哀哉关西雄,国亡犹不负。
同时督军将,腰金插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