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没川路阔,松阴澄晚流。
掀篷卧天色,超忽江潭秋。
渚月镜中净,孤辉漾轻舟。
心将空际云,身与波上鸥。
了视无外物,旷然神远游。
予亦沧浪情,从君问方洲。
日没川路阔,松阴澄晚流。
掀篷卧天色,超忽江潭秋。
渚月镜中净,孤辉漾轻舟。
心将空际云,身与波上鸥。
了视无外物,旷然神远游。
予亦沧浪情,从君问方洲。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边秋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夕阳西下,江面宽阔,松林投下阴影,晚风吹拂,水面泛起涟漪的景象。掀篷卧舟,诗人独坐船中,仰望天空,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月光如镜,倒映在清澈的江面上,孤舟轻摇,仿佛与月光共舞。诗人的心境与空中的白云相融,与水上的鸥鸟同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像江中的鸥鸟一样,随波逐流,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归宿的情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
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
漫山苦荬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
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皆欣合。
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但愿瘦筇缘未断,会把莲峰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