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凉霞绀海,漏瑟转、西风微掣。
小山丛桂,留人馨半灭。却值佳节。
曼衍鱼龙戏,万枝幡影,傍五云高揭。
骄嘶宝马香鞯热。路幕传签,淞波剪缬。
苕苕蜃楼仙阙。听严城箫管,一霎吹彻。欢悰未歇。
奈霜痕苎发。俊侣嬉游处,怀抱别。年芳又过啼鴂。
渐街尘倦步,露寒侵袜。银花烬、钿车声绝。
不堪问、玉殿秋期,换了故宫新月。
清商怨、休唱回雪。向夜阑、更续传柑梦,釭花恨结。
正凉霞绀海,漏瑟转、西风微掣。
小山丛桂,留人馨半灭。却值佳节。
曼衍鱼龙戏,万枝幡影,傍五云高揭。
骄嘶宝马香鞯热。路幕传签,淞波剪缬。
苕苕蜃楼仙阙。听严城箫管,一霎吹彻。欢悰未歇。
奈霜痕苎发。俊侣嬉游处,怀抱别。年芳又过啼鴂。
渐街尘倦步,露寒侵袜。银花烬、钿车声绝。
不堪问、玉殿秋期,换了故宫新月。
清商怨、休唱回雪。向夜阑、更续传柑梦,釭花恨结。
这首词描绘了上海九月朔日的景象,以梦窗的韵律,与季刚和作。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凉爽的晨霞、轻拂的西风、丛桂的香气以及鱼龙舞动的节日盛况。词人巧妙地将繁华与静谧、热闹与孤独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正凉霞绀海,漏瑟转、西风微掣”,开篇即以凉爽的晨光和轻柔的西风渲染出宁静而清新的早晨景象。“小山丛桂,留人馨半灭”,桂花的香气虽已渐渐消散,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余香,仿佛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痕迹。“却值佳节。曼衍鱼龙戏,万枝幡影,傍五云高揭”,佳节之际,鱼龙舞动,幡影随风飘扬,与天空中的云彩相映成趣,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接着,“骄嘶宝马香鞯热”描绘了豪华的马车,香鞯散发的热气,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路幕传签,淞波剪缬”,道路两旁的幕布上传来签令的声音,淞江上的波浪如剪出的丝带,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节日的繁忙与壮观。“苕苕蜃楼仙阙”,蜃楼仙阙,虚幻而神秘,增添了词的浪漫色彩。“听严城箫管,一霎吹彻”,箫管之声在严城中回荡,瞬间穿透人心,引人遐想。
“欢悰未歇。奈霜痕苎发。俊侣嬉游处,怀抱别”,欢乐尚未消散,但霜白的头发提醒着岁月的流逝,俊美的伴侣在游玩,心中却藏着离别的思绪。“年芳又过啼鴂”,年华易逝,啼鴂的鸣叫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渐街尘倦步,露寒侵袜”,街道上的尘埃让脚步疲惫,露水的寒冷侵袭着袜子,暗示着夜晚的来临。“银花烬、钿车声绝”,银花燃尽,装饰华丽的车辆声息皆无,象征着节日的结束。“不堪问、玉殿秋期,换了故宫新月”,无法再问及皇宫中的秋日之期,故宫的月亮已经换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清商怨、休唱回雪。向夜阑、更续传柑梦,釭花恨结”,清商怨曲,不再唱起回雪之歌,夜深时分,继续在梦中寻找传柑的甜蜜,心中充满了遗憾与不舍。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花如待客,月似怀人,恐怕负芳时。
半幅云林亭畔,蓦地来、密约谁知?
严更动也,远钟鸣矣,心事惹狐疑。
却恼座中饶舌,申申詈去还低。
休怜今世,要识前身,曾在鹊桥西。
欠了人閒情债,渐渐偿、也费撑持。
浪萍风梗,乍离长别,青鸟倦飞飞。
好趁良宵聚首,莫教轻放杯儿。
萧萧落木,觉空庭添得,许多秋气。
雁影濛濛烟影断,直恁冷清清地。
饮酒千钟,拥书万卷,差足强人意。
吹竽挟瑟,看来非隐非吏。
伏枥老骥堪怜,唾壶缺尽,歌罢何曾醉。
晚食加餐堪当肉,那得金齑玉鲙。
住亦为佳,居殊不易,心口还相计。
思之烂熟,自知鸡肋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