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千村飏爨烟,邮程廿里迟鸣鞭。
逢迎田父多欢色,生计闾阎胜去年。
晓日千村飏爨烟,邮程廿里迟鸣鞭。
逢迎田父多欢色,生计闾阎胜去年。
此诗描绘了清晨行于易州乡间道路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生活情趣。
首句“晓日千村飏爨烟”,以“晓日”点明时间,晨光初照,千家万户升起炊烟,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晨景跃然纸上。炊烟不仅象征着生活的烟火气,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次句“邮程廿里迟鸣鞭”,描述了诗人行进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邮程即传递邮件的路程,这里泛指旅途。二十里路程,马儿缓缓前行,诗人不急不躁,或许正沉浸在这份宁静与自然之中。鸣鞭,是古代行路时的一种信号,此处用以表现行进中的节奏与韵律。
第三句“逢迎田父多欢色”,诗人遇到了田间的农夫,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不仅是对诗人到来的欢迎,也是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满足的表现。农夫们的笑容,是对辛勤劳动成果的自豪,也是对简单生活幸福的体现。
最后一句“生计闾阎胜去年”,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和对过去一年的比较。这里的“闾阎”指的是村落,整个村落的生活比去年更加繁荣、富足。这既是对社会整体进步的肯定,也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谷口山多处,君归不可寻。
家贫青史在,身老白云深。
扫雪开松径,疏泉过竹林。
馀生负丘壑,相送亦何心。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职难。
临风曲台净,对月碧池寒。
讲学分阴重,斋祠晓漏残。
朝衣辨色处,双绶更宜看。
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惟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露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尝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上将还专席,双旌复出秦。
关河三晋路,宾从五原人。
孤戍云连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剑,何处有烟尘。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独怜残菊在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