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澹一亭秋,观鹅池上头。
我怀王内史,人去已千秋。
断渚梳翎鸭,残碑砺角牛。
留题吾未敢,呼酒上僧楼。
天澹一亭秋,观鹅池上头。
我怀王内史,人去已千秋。
断渚梳翎鸭,残碑砺角牛。
留题吾未敢,呼酒上僧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忆。首句“天澹一亭秋”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秋日天空的宁静与开阔,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悠远的氛围。“观鹅池上头”则点明了地点,引出了后文对开利寺观鹅亭的描述。
“我怀王内史,人去已千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人物的怀念,将自己与历史人物王内史相联系,通过时间的跨度(“人去已千秋”)强调了历史的深远与个人情感的永恒。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情感的细腻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的“断渚梳翎鸭,残碑砺角牛”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历史遗迹的荒凉与沧桑。断落的水边、梳理羽毛的鸭子、被岁月磨砺的石碑和牛角,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留题吾未敢,呼酒上僧楼”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矛盾。在面对历史遗迹时,他既想留下自己的印记,又有所顾忌,这反映了他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邀请僧人一同饮酒的情节,也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与理解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遥风入林筱,淅沥生夜愁。
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
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
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
去年妖寇兴,尽破东南州。
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
豺虎恣搏噬,鼯鼪啸朋俦。
砧俎血忠义,罝网罗善柔。
皇皇势窘急,有罅即愿投。
挈妻负幼子,敢谓生可偷。
潜遁得幽僻,如鱼初脱钩。
妥尾定惊胆,馀魂渐能收。
今者王师来,元凶已拘囚。
巢窟有馀类,尚此稽讨搜。
参商隔弟妹,阻塞无书邮。
家在北山口,烟林裹沧洲。
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
何但一堂庐,最苦悲松楸。
使我思归梦,枕边清泪流。
嗟嗟庙堂客,为国须早谋。
积薪从下燃,谁云无后忧。
愿令弄兵者,依旧操锄耰。
勿俾太平世,虮虱生鞮鍪。
《寓灵峰寺感怀》【宋·郑刚中】遥风入林筱,淅沥生夜愁。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去年妖寇兴,尽破东南州。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豺虎恣搏噬,鼯鼪啸朋俦。砧俎血忠义,罝网罗善柔。皇皇势窘急,有罅即愿投。挈妻负幼子,敢谓生可偷。潜遁得幽僻,如鱼初脱钩。妥尾定惊胆,馀魂渐能收。今者王师来,元凶已拘囚。巢窟有馀类,尚此稽讨搜。参商隔弟妹,阻塞无书邮。家在北山口,烟林裹沧洲。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何但一堂庐,最苦悲松楸。使我思归梦,枕边清泪流。嗟嗟庙堂客,为国须早谋。积薪从下燃,谁云无后忧。愿令弄兵者,依旧操锄耰。勿俾太平世,虮虱生鞮鍪。
https://shici.929r.com/shici/8PU38Dtm.html
亭亭清瘦出尘埃,高格端从物外来。
先对雪霜含素艳,任教桃杏作红腮。
芬芳多向闲中得,孤寂偏寻静处开。
长愿一枝横夜月,春风谩诞莫相催。
目力所临皆在下,亭名绝览未为叨。
丈夫心地须超出,此外当知更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