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这首《满庭芳·其一》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开篇以“欲买庐山,山前三亩”起笔,想象自己购置山居,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小桥流水,松林掩映,显得格外恬静。接下来,“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暗示了词人希望逃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本真。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世的愿望,隐居在人迹罕至之处,可以更好地享受清闲时光。词人设想家中虽简朴,但“壶中化国”,内心世界丰富,生活自在。他无心追求深奥的道义,只愿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
下半部分,词人提到子孙承欢,家业得以延续,表达了家庭的温馨与满足。最后,词人设想未来归隐之日,仿佛能驾舟归来,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眷恋。“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即使离开,心中仍挂念那清风拂过的山谷和登高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晁补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士大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