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何曾不暂惊,人民安堵太无情。
鸳鸯绣出全无样,要与他家帖画屏。
烽火何曾不暂惊,人民安堵太无情。
鸳鸯绣出全无样,要与他家帖画屏。
这首诗名为《边词(其一)》,是明代诗人沈炼所作。通过“烽火何曾不暂惊,人民安堵太无情”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无奈之情。烽火连天,本应令人警醒,但人民却在战乱中依然安居乐业,这种现象在诗人看来显得异常冷酷无情。
接下来的“鸳鸯绣出全无样,要与他家帖画屏”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民的生活比作鸳鸯绣品,虽然精美绝伦,但却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和意义,被用来装饰他人之家。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即美好的事物被用于满足权贵阶层的私欲,而忽视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的复杂面貌,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也有对社会不公的隐晦批评,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
愧予之才匪济川,徒怀击楫发垂肩。
一岁两移何忝窃,盟心欲报丹扆前。
四月望日携琴剑,凤城三朝始发船。
沿江狎客勤杯酒,迟迟始达?隍滨。
?隍为别二方伯,孝廉亦多列肆筵。
筵上飞蛾为兆雨,雨剧天与水相连。
须臾摧裂山陵变,农人何处问桑田。
牛羊比屋浮江下,沉灶产蛙突少烟。
此时觅夫夫避水,邮吏犹且减夫钱。
强觅数夫先眷属,眷属乘风似有缘。
岂期敝舟犹留滞,相违两日不相联。
稚儿稚女啼饥切,相对呼爷眼望穿。
只得贾勇追前去,无奈登矶若登天。
缘木攀藤声震地,游水牵绳苦万千。
中流得寸犹失尺,一篙无计可周旋。
舟中惊怖念菩萨,榜人失色詈长年。
一朝雨歇风涛息,眷属聚首北溪边。
北溪庄人具鸡黍,相与持醪并击鲜。
自是呼童为刻烛,率尔长歌独扣舷。
但愿修途长迪吉,五云指日丹心然。
《?隍舟行纪事二十韵》【明·林熙春】愧予之才匪济川,徒怀击楫发垂肩。一岁两移何忝窃,盟心欲报丹扆前。四月望日携琴剑,凤城三朝始发船。沿江狎客勤杯酒,迟迟始达?隍滨。?隍为别二方伯,孝廉亦多列肆筵。筵上飞蛾为兆雨,雨剧天与水相连。须臾摧裂山陵变,农人何处问桑田。牛羊比屋浮江下,沉灶产蛙突少烟。此时觅夫夫避水,邮吏犹且减夫钱。强觅数夫先眷属,眷属乘风似有缘。岂期敝舟犹留滞,相违两日不相联。稚儿稚女啼饥切,相对呼爷眼望穿。只得贾勇追前去,无奈登矶若登天。缘木攀藤声震地,游水牵绳苦万千。中流得寸犹失尺,一篙无计可周旋。舟中惊怖念菩萨,榜人失色詈长年。一朝雨歇风涛息,眷属聚首北溪边。北溪庄人具鸡黍,相与持醪并击鲜。自是呼童为刻烛,率尔长歌独扣舷。但愿修途长迪吉,五云指日丹心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Rqjje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