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今年八十馀,编蒲何似施方书。
时归双袖新梨栗,舞綵人间定不如。
老母今年八十馀,编蒲何似施方书。
时归双袖新梨栗,舞綵人间定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以编织蒲草为乐,仿佛在编写医书一般,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智慧。诗人通过“编蒲何似施方书”这一句,巧妙地将编织与施药治病相联系,展现了老母亲的多才多艺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时归双袖新梨栗”,描述了老母亲不时归来,手中携带着新鲜的梨和栗子,这些自然界的馈赠,不仅满足了她的日常所需,也象征着她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享受。
最后,“舞綵人间定不如”,这句话表达了对老母亲晚年生活的赞美,认为她以简单而真实的方式享受生活,远胜过世俗中的华丽表演或虚浮的庆祝。这不仅是对老母亲晚景的颂扬,也是对朴素生活态度的一种肯定,体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母亲丰富而充实的晚年生活,以及诗人对她独特生活哲学的欣赏与敬意,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作品。
东风飘乱花,鸣鸟声不谐。
弱妻方倚窗,为儿制袜鞋。
停针忽低叹,凝坐如有怀。
自言数日来,终觉心绪乖。
百绪无一欢,中已伤于哀。
欲知哀浅深,妾骨同秋柴。
妾颜在镜中,镜色昏疑霾。
妾影在壁间,顾之生郎猜。
为问今何时,春去当不回。
但视春不回,妾已肝肠摧。
南风绝飞鸟,我马随风鸣。
惊沙敝亭堠,浩然千里行。
入门别妻孥,出门别友生。
徘徊复徘徊,一念千回萦。
晓望居庸塞,夜梦长安城。
长安一轮月,万古中天明。
我行指三五,三五阙复盈。
丈夫各有志,羞慕儿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