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文物古遗馀,不料冠绅忽弃如。
门外逢人作胡跪,官中投牒见番书。
谁教天女解作俑,欲倩渔郎寻卜居。
更欲久留观此世,昌黎此语倍愁予。
东南文物古遗馀,不料冠绅忽弃如。
门外逢人作胡跪,官中投牒见番书。
谁教天女解作俑,欲倩渔郎寻卜居。
更欲久留观此世,昌黎此语倍愁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萧立之的《又和》。诗中描绘了东南地区古迹的荒废与变迁,以及对这种变化的感慨。诗人通过“门外逢人作胡跪”、“官中投牒见番书”等细节,展现了社会风俗的异变。接着,“谁教天女解作俑,欲倩渔郎寻卜居”两句,运用神话与民间传说,表达了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与追寻。最后,“更欲久留观此世,昌黎此语倍愁予”则流露出诗人面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忧思,引用韩愈(昌黎)的话,加深了情感的共鸣。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社会风俗变化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一出湟关五见梅,愚忠几欲伴黄埃。
弟兄手足穷孤竹,母子肝肠泣老莱。
好语忽从天上落,行人直向海边回。
此生报国无他事,力穑供输莫待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