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飘乱花,鸣鸟声不谐。
弱妻方倚窗,为儿制袜鞋。
停针忽低叹,凝坐如有怀。
自言数日来,终觉心绪乖。
百绪无一欢,中已伤于哀。
欲知哀浅深,妾骨同秋柴。
妾颜在镜中,镜色昏疑霾。
妾影在壁间,顾之生郎猜。
为问今何时,春去当不回。
但视春不回,妾已肝肠摧。
东风飘乱花,鸣鸟声不谐。
弱妻方倚窗,为儿制袜鞋。
停针忽低叹,凝坐如有怀。
自言数日来,终觉心绪乖。
百绪无一欢,中已伤于哀。
欲知哀浅深,妾骨同秋柴。
妾颜在镜中,镜色昏疑霾。
妾影在壁间,顾之生郎猜。
为问今何时,春去当不回。
但视春不回,妾已肝肠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妻子在春天病情加重,直至六月仍未康复,最终离世的悲痛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妻子在病中的无助与痛苦,以及她对家庭的牵挂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东风飘乱花,鸣鸟声不谐”,以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暗示了疾病的侵扰。接着,“弱妻方倚窗,为儿制袜鞋”描绘了妻子在病中仍不忘操持家务,为孩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体现了她的坚强与慈爱。
“停针忽低叹,凝坐如有怀”,通过妻子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疾病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担忧。接下来的几句“自言数日来,终觉心绪乖。百绪无一欢,中已伤于哀”,进一步揭示了她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欲知哀浅深,妾骨同秋柴。妾颜在镜中,镜色昏疑霾。妾影在壁间,顾之生郎猜”,这几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表达了妻子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丈夫的思念。她担心自己的离去会给丈夫带来更深的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镜中自己日渐消瘦面容的哀叹。
最后,“为问今何时,春去当不回。但视春不回,妾已肝肠摧”,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终结的哀悼。她询问着时间是否还会回来,但面对春去秋来的自然规律,她已经感到心如刀割。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反映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