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极暄融候莫穷,不为膏泽却为风。
气蒸人腹成中热,尘入花心作病虫。
欲望好峰迷远目,正浓韶景失晴空。
飘然终日俄收怒,归送旌旗撼晚红。
忽极暄融候莫穷,不为膏泽却为风。
气蒸人腹成中热,尘入花心作病虫。
欲望好峰迷远目,正浓韶景失晴空。
飘然终日俄收怒,归送旌旗撼晚红。
这首诗描绘了祭祀祖先坟墓时遭遇风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以及它对人们情绪和活动的影响。
首联“忽极暄融候莫穷,不为膏泽却为风”描绘了天气由温暖变为风雨交加的过程,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预测性。这里,“候莫穷”表达了时间的无尽与变化的无穷,而“不为膏泽却为风”则强调了原本应带来滋润的春雨,却意外地以狂风的形式降临,给人们的计划带来了变数。
颔联“气蒸人腹成中热,尘入花心作病虫”进一步描述了风雨对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蒸腾的湿气让人感到不适,尘土侵入花朵,不仅影响了花朵的美丽,也暗示了自然生态的破坏。这两句通过人体感受和自然景观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恶劣天气的负面影响。
颈联“欲望好峰迷远目,正浓韶景失晴空”则转向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在风雨中,美丽的山峰变得模糊不清,绚烂的春光被乌云遮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消失的惋惜之情。
尾联“飘然终日俄收怒,归送旌旗撼晚红”描绘了风雨最终平息的场景。经过一天的狂风暴雨后,天空逐渐恢复平静,晚霞映照在旌旗上,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美。这一转变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同时也寓意着生活中的起伏与最终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遭遇风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以及在面对自然变化时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
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
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
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
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
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
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
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
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秋来残暑犹顽赖,推挤不去吁可怪。
哦君妙语齿颊清,冰壶照人吐精彩。
绝知此公风味高,想见尊前持蟹螯。
说禅不用朱藤杖,看月却披宫锦袍。
大藩衣冠蔚城市,君所过从天下士。
忘怀一笑饯年华,醉里千篇是生计。
相知何必盖须倾,此语荒唐却甚真。
人生怀抱要磊落,他年相逢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