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泗州戒坛院》
《宿泗州戒坛院》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

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

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

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zhōujiètányuàn
sòng / zhānglěi

lóushàngmíngzhōngménjiōngfēngyánsòngshūlíng

lǎosēngzuòshuìshēntóngchíjīngshǒuàndēng

qiānchénāichángniányōuhuànkùnqīnlíng

shuízhīshìtiānránjiànchánwēng便biànyīng

注释
楼上:指楼上的位置。
鸣钟:敲钟的声音。
夜扃:夜晚关门。
风檐:屋檐处。
疏棂:稀疏的窗户。
老僧:年长的僧人。
坐睡:坐着打盹。
深壁:深深的墙壁。
持经:拿着经书。
暗灯:昏暗的灯火。
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尘埃:旅途中的尘土。
旅泊:长期在外漂泊。
忧患:忧虑和苦难。
困侵凌:被困扰和侵袭。
避世:避开世俗。
天然子:天性纯真的人。
禅翁:禅师。
服膺:衷心信服。
翻译
楼上钟声在深夜响起,风穿过屋檐带来细雨洒进稀疏的窗棂。
老和尚在深深的墙壁边打盹,小和尚捧着经书守在昏暗的灯光下。
长途跋涉中满身尘土,五年来饱受困苦和折磨。
谁能想到,这个避世的纯真之人,一见到禅师就心悦诚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场景,楼上钟声响起,门已关闭,外面的风雨轻轻地透过窗棂进入室内。老僧安坐于深邃的墙壁之下沉睡,而年幼的僧童则手持佛经守候着暗淡的灯光。在远方,有旅人千里跋涉后停泊,长途跋涉和五年的忧虑与疾病已使其身心俱疲。诗中最后两句“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遇到高僧后立刻生出敬服之心。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寺院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斋中夜赋

高居终日掩斋扉,幽事常多俗事稀。

露重丛篁时自泻,风高脱叶有先飞。

秋衣渐制闻砧杵,社肉初分谢蕨薇。

却笑老身闲不得,一灯明灭乱书围。

(0)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

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绿波春涨群鱼乐,清露晨流蔓草香。

闲试名弓来射圃,醉盘骄马出毬场。

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0)

一剪梅·其一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0)

和陶影答形

丹青写君容,常恐画师拙。

我依月灯出,相肖两奇绝。

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君如火上烟,火尽君乃别。

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

虽云附阴晴,了不受寒热。

无心但因物,万变岂有竭。

醉醒皆梦耳,未用议优劣。

(0)

苍岭

休嗟道险未堪行,却到层峦足较轻。

山险还如心险否,心平履险险仍平。

(0)

夜过乌镇

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

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柘阴移月未沉。

恨别情怀虽恋酒,送衣时节怕闻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说尽还家一片心。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