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捐众累,尘事犹抗行。
浮湛太古相,却扫何痴生。
祇园有胜践,苍崖无俗情。
笋舆度绝壑,雷雨下满盈。
幽栖捐众累,尘事犹抗行。
浮湛太古相,却扫何痴生。
祇园有胜践,苍崖无俗情。
笋舆度绝壑,雷雨下满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幽栖”、“捐众累”、“却扫”等词语,展现了隐士超脱世俗、摒弃杂念的心境。同时,“祇园”、“苍崖”、“笋舆”、“雷雨”等意象,不仅渲染了云居山的自然美景,也暗喻了隐士内心的纯净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浮湛太古相,却扫何痴生”,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俗的批判,隐士选择与世隔绝,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是对“痴生”的一种反讽。而“祇园有胜践,苍崖无俗情”则进一步强调了云居山作为隐居之地的独特魅力,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都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庸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独特审美情趣,以及对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明光宫中枭夜鸣,汉鼎何人窥重轻。
老颅未污属镂血,四海掩鼻愁膻腥。
当时避地岂得已,岩栖水宿俱非情。
谁知举世无真隐,此意独高严子陵。
一钩明月满蓑雨,桃花水涨春江平。
生涯颇似玄真子,端欲钓鱼非钓名。
故人巳作飞龙起,犹着羊裘钓烟水。
异时侯霸岂其俦,未可轻将衮衣比。
心知不为世人屈,无故不作三公耳。
富贵浮云只眼前,执戟长怜子扬子。
丈夫名节倘未立,安用区区识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