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
疵瑕不相摩,况乃祸衅稠。
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酬。
始云避世患,自觉日已偷。
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
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
仁义多在野,欲从苦淹留。
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
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
疵瑕不相摩,况乃祸衅稠。
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酬。
始云避世患,自觉日已偷。
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
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
仁义多在野,欲从苦淹留。
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和个人处境感慨的诗篇。诗中“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一句,直接抒写了诗人不得志、不得以君子之道立身于世的苦涩心情。“疵瑕不相摩,况乃祸衅稠”则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与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同流合污,而是遭受更多的诽谤和困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高洁言论的自持,但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以应酬世俗。
“始云避世患,自觉日已偷”一句,透露出诗人曾有过逃避世间纷争烦恼的想法,但发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浪费。接着“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则是说像古代圣贤那样去教化百姓,虽然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难以实现。
“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表达了诗人对圣贤之道的向往,但这种追求在当时社会中显得遥不可及。"仁义多在野,欲从苦淹留"则意味着真正的仁义之士多藏于民间,而不是在朝廷或官方机构中,诗人希望能与这些有道德的人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光。
最后,“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表达了诗人的心声,他并不悲哀于道德之路难以实践,而是对自己一直在追求高尚品格却未能摆脱尘世牵绊感到忧伤。整首诗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写了诗人的深沉感慨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艰难。
拂水复含烟,行分古岸边。
春风正摇落,客思共悠然。
絮急频萦水,根灵复系船。
微阴覆离岸,祗此醉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