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学者陈寅恪所作,题为《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诗人以拜谒杜甫祠堂为契机,表达了对这位唐代伟大诗人的深深敬仰和感慨。首句“新祠故宅总伤情”,流露出对杜甫故居的感伤之情,暗示着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沉思。
“沧海能来奠一觥”表达了诗人跨越时空,前来凭吊的心意,同时也寓含着对杜甫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感慨。“千古文章孤愤在”,高度赞扬了杜甫诗歌中的深沉情感和不屈精神,他的作品至今仍触动人心。
“初春节物万愁生”描绘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而诗人却因杜甫的遭遇而引发无尽忧愁,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风骚薄命呼真宰”,将杜甫比作命运多舛的才子,呼唤公正的主宰能给予他应有的评价。
“离乱馀年望太平”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代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盛世的期盼,这也是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共鸣。“归倚小车心似醉”,诗人离开祠堂时心情沉重,仿佛醉酒般难以自持,最后以“晚烟哀角满江城”作结,渲染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象征着杜甫精神在江城中长久回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拜谒祠堂,抒发了诗人对杜甫的崇敬与同情,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陈寅恪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
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
又樯燕、留人相语。
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
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
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
望金雀、觚棱翔舞。
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愁为倩,么弦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