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遗迹镜潭前,孤峭高僧此处禅。
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
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
道果已圆名已遂,即看千匝绕香筵。
翰林遗迹镜潭前,孤峭高僧此处禅。
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
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
道果已圆名已遂,即看千匝绕香筵。
这首诗描写的是翰林遗迹镜潭前的一位高僧在此处修行禅法的情景。"出为信门兴化日,坐当吾国太平年"表达了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与个人修行之间的和谐共生。诗中还用“身同莹澈尼珠净”、“语并锋铓慧剑坚”来形容禅师的清净无染以及言语中的智慧锐利,显示出禅师已达到了道果圆满、名誉到达的境界。最后,“即看千匝绕香筵”则是对禅师周围环境中香气缭绕的描绘,也暗示了禅师修行所达到的高深境界。
诗人夏鸿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也反映出了唐代佛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
虚堂响应声,皎月形和影。
春到也须还,长红多紫啼条梗。
况有光风丽日,能消积雪繁霜,青女休言胜。
扶摇借便,请看天池发鹏兴。
人言强汉,治道夸文景。
谁能尧舜其君,远继阿衡圣。
富贵吾所自有,宰相时来则为,自不烦趋竞。
欲寻文会诗盟,得酒且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