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勇变划然鸣,古恨沉沉易水生。
短发不禁愁触绪,恰如猿叫第三声。
悠然勇变划然鸣,古恨沉沉易水生。
短发不禁愁触绪,恰如猿叫第三声。
这首诗《听绍上人琴》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时内心的感受与联想。
首句“悠然勇变划然鸣”,以“悠然”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随后“勇变”一词转折,暗示琴声突然响起,如同勇士般激昂,紧接着“划然鸣”三字,生动地描绘出琴声清脆、响亮的特点,仿佛在寂静中划破了一片宁静,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次句“古恨沉沉易水生”,将听琴的感受与历史的哀怨相联系,易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河流,常被用来象征英雄末路或壮志未酬的悲凉情感。这里用“古恨”和“沉沉”形容琴声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深深的哀愁,仿佛那悠扬的琴音中流淌着千年的悲痛与遗憾,让人心生共鸣。
后两句“短发不禁愁触绪,恰如猿叫第三声”,进一步深化了听琴时的情感体验。诗人以自己的短发为喻,说明内心的愁绪难以承受,就如同短发无法抵挡风吹雨打一般。接着,“恰如猿叫第三声”运用比喻手法,将琴声与猿啼相比较,猿啼在文学中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此处将琴声比作猿叫,既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凄美,又表达了诗人对琴声中所蕴含的哀愁的深切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听琴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音乐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渴望。
徘徊睇阊阖,怅望机姑苏。
慨矣嗟荒运,悲哉惜霸图。
子常终覆郢,宰嚭遂亡吴。
石陨星方暗,山崩川自枯。
周京摧棫朴,汉社落枌榆。
宫毁无巢燕,城空馀堞乌。
兹邦号端委,多士自相趋。
照庑同燕石,光车等魏珠。
言离已惆怅,念别更踟蹰。
若访任公子,求余东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