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
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冀北花争发,秦西雁不来。
岁华容易改,春尽且尘埃。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
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冀北花争发,秦西雁不来。
岁华容易改,春尽且尘埃。
这首明代诗人韩邦奇的《平遥夜坐》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寂寥的边城夜景。"漠漠荒城暮",开篇即以广阔无垠的荒芜城池和傍晚时分的沉寂,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飘飘旅笛哀",远处传来的游子之笛声,增添了离愁别绪,显得更加悲凉。
"坐看寒烛尽",诗人静坐凝视着寒夜中摇曳的蜡烛,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寂的长夜。"愁绝夜更催",夜晚的更鼓声仿佛在催促着愁绪的加深,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内心苦闷。
接下来的"冀北花争发,秦西雁不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冀北的花朵虽然争相绽放,但秦西的大雁却未能带来远方的消息,增添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岁华容易改,春尽且尘埃",感慨时光易逝,春天即将过去,一切都在尘埃中消散,寓言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城夜色中的孤独与哀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更不成愁,何曾是醉,豆花雨后轻阴。
似此心情自可,多了闲吟。
秋在西楼西畔,秋较浅、不似情深。
夜来月,为谁瘦小,尘镜羞临。
弹筝,旧家伴侣,记雁啼秋水,下指成音。
听未稳、当时自误,又况如今。
那是柔肠易断,人间事、独此难禁。
雕笼近,数声别似春禽。
朝饭牛,饭牛原上草。夜饭牛,饭牛霜下藁。
草香藁软牛饱肥,黄犊跳梁犍卧噍。
烟蓑雨笠犊鼻裈,髫龀饭牛今已老。
有时扣角苦劳碌,人世触蛮等双角。
古今名利成战场,不似倒骑牛背乐。
君不见齐宁戚,长夜饭牛歌白石。
漫漫待旦骭衣单,待旦未明何嗟及。
又不见百里奚未遇时,未遇饭牛人不知。
平生爵禄不入心,何故要秦五羊皮。
老翁牵牛傍流水,水不饮牛宁洗耳。
入去山中深更深,芦管一声千古意。
乾坤旦暮不曾知,那问人间荣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