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历历见关河,怅恨谁怜别后多。
双鬓近从愁里老,一春半向雨中过。
溪头残雪黏青树,江上微风起白波。
料得湖天花事好,无由分赏欲如何。
高堂历历见关河,怅恨谁怜别后多。
双鬓近从愁里老,一春半向雨中过。
溪头残雪黏青树,江上微风起白波。
料得湖天花事好,无由分赏欲如何。
这首元代诗人汪铢的《春仲寄邓处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交织。首句“高堂历历见关河”,仿佛站在高处远眺,关山河川尽收眼底,既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也暗含着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怅恨谁怜别后多”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双鬓近从愁里老,一春半向雨中过”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因愁而日渐衰老,春天的一半时光在雨中度过,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中的写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溪头残雪黏青树,江上微风起白波”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生动画面:溪流边残留的雪花依附在青树上,江面上微风吹起层层白波。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也映照出诗人内心微妙的情绪变化。
最后,“料得湖天花事好,无由分赏欲如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邓处壶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无奈。诗人想象着湖天之间花开正盛的美好情景,却无法亲自前往欣赏,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不能共享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各道路,离别事亦常。
况共六合中,把手非茫茫。
送君出西郭,颠倒车中装。
南风动禾黍,路砥沙不飏。
毋为孟浪游,良刀善自藏。
所嗟未罄意,恻恻萦我肠。
恐我明日梦,先至淮水旁。
淮水日夜流,上有君子堂。
堂虚抱寒碧,漾以明月光。
此月如我心,相见毋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