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赋免十分三,今岁还教依往例。
秋丰任土正所当,于民伤恩宁伤义。
扫除罢受雇钱归,筑纳完更无馀事。
祗虞中饱泽鲜均,申命有司察蠹吏。
经过赋免十分三,今岁还教依往例。
秋丰任土正所当,于民伤恩宁伤义。
扫除罢受雇钱归,筑纳完更无馀事。
祗虞中饱泽鲜均,申命有司察蠹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主题为减免赋税的旨意。诗中表达了对赋税政策的考量与调整,旨在平衡国家财政需求与民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首句“经过赋免十分三,今岁还教依往例”,点明了减免赋税的比例和延续以往的做法,体现了对传统做法的尊重与继承。接着,“秋丰任土正所当”强调在丰收之年,减免赋税是理所应当的举措,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于民伤恩宁伤义”一句,表达了减免赋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道义,而非仅仅给予恩惠,体现了乾隆皇帝在处理国家与民众关系时的道德考量。
“扫除罢受雇钱归,筑纳完更无馀事”描述了减免赋税后,农民不再需要支付雇佣劳力的费用,以及完成赋税缴纳后的轻松状态,展现了政策实施后的正面效果。
“祗虞中饱泽鲜均,申命有司察蠹吏”则警示官员要防止贪污腐败,确保减免政策能够公平地惠及民众,避免资源被少数人私吞,强调了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乾隆皇帝在减免赋税政策上的深思熟虑,既考虑了国家的财政需求,又兼顾了民众的实际利益,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仁政理念。
春云昨来浓,问夜希无已。
珠点洒凌晨,踊虑风威起。
谷寒欲变雪,攒团散花蕊。
原旷就向阳,棼丝作旋止。
三白沾立春,覛土膏犹美。
不雨尚无妨,望泽更瞻企。
顾彼原田每,良农待兴耜。
巽二汝勿逞,好生天地理。
鸣条懒听间,饶愁未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