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色望非遥,溯水寻山荡画桡。
花识清明齐放陌,柳笼烟霭近低桥。
玉泉山色望非遥,溯水寻山荡画桡。
花识清明齐放陌,柳笼烟霭近低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玉河至玉泉山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季节之感。
首句“玉泉山色望非遥”,开篇即以“玉泉山”点明地点,通过“望非遥”三字,展现出山色虽远,但并不遥远,仿佛触手可及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悠远而亲近的氛围。
次句“溯水寻山荡画桡”,“溯水”表明诗人沿着河流逆流而上,“寻山”则表达了对山景的探索与追寻。“荡画桡”生动地描绘了划船的动作,既展现了行舟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接着,“花识清明齐放陌”,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的画面。这里的“花识清明”不仅指出了时节,也赋予了花朵以生命,仿佛它们能辨识出清明时节的到来,共同在田野间绽放,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柳笼烟霭近低桥”,将视线转向岸边,柳树轻拂,烟雾缭绕,远处的低桥若隐若现。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朦胧美的画面,柳树与烟霭相互映衬,低桥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春日的热爱与欣赏,以及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卧对佳辰两鬓斑,幽忧深闭屋三间。
芎能去湿方摩腹,菊可延龄少慰颜。
骨瘦免教先落帽,酒行无分作颓山。
摇知太守登高处,座客诗成烛影闲。
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
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
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
野烧因风起,四垣俱烈烈。
堂上帘低垂,飞灰如落雪。
夭矫逼檐槛,流熛向门闑。
何但光孔圣,亦已照十哲。
诸生固猝猝,矩步未敢越。
相与望而畏,鹿骇惊鸥决。
似闻先生窘,书簏自提挈。
倾盆浆一空,戛釜羹亦竭。
势过万舆薪,杯水谩毫末。
颇欲伏忠信,石壁验庄列。
顾兹烟烬高,难试肤与发。
护持终有物,远近同扑灭。
趋凉寻木阴,气定始焦渴。
三日冷官门,炙手犹可热。
先生听我言,事细不堪忽。
徙薪与去草,此理同一辙。
勿谓草今无,火过茅已茁。
《学山野烧异常登高望泮宫如在火池中间泮师率诸生救之下至齑浆饮食悉以投火久而扑灭护持一学固有功然不豫除草莽绝火路亦其过也戏为赋之》【宋·郑刚中】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野烧因风起,四垣俱烈烈。堂上帘低垂,飞灰如落雪。夭矫逼檐槛,流熛向门闑。何但光孔圣,亦已照十哲。诸生固猝猝,矩步未敢越。相与望而畏,鹿骇惊鸥决。似闻先生窘,书簏自提挈。倾盆浆一空,戛釜羹亦竭。势过万舆薪,杯水谩毫末。颇欲伏忠信,石壁验庄列。顾兹烟烬高,难试肤与发。护持终有物,远近同扑灭。趋凉寻木阴,气定始焦渴。三日冷官门,炙手犹可热。先生听我言,事细不堪忽。徙薪与去草,此理同一辙。勿谓草今无,火过茅已茁。
https://shici.929r.com/shici/ntF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