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冲锋人杀人,见兵如见五瘟神。
奈何菩萨低眉说,不敌金刚怒目瞋?
奋勇冲锋人杀人,见兵如见五瘟神。
奈何菩萨低眉说,不敌金刚怒目瞋?
这首诗《下乡止斗偶成(其五)》由许南英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对比“菩萨”与“金刚”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深刻洞察。
首句“奋勇冲锋人杀人”,描绘了人们在冲突中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激烈场面,暗含了暴力与杀戮的残酷现实。次句“见兵如见五瘟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恐惧感,将士兵的形象比作带来瘟疫的恶灵,表现了人们面对暴力时的极度不安与恐慌。
接下来,“奈何菩萨低眉说,不敌金刚怒目瞋?”则引入了佛教中的象征,以“菩萨”和“金刚”作为对立面,菩萨代表慈悲与和平,而金刚则象征力量与愤怒。这一对比强调了在面对暴力冲突时,单纯的慈悲与和平难以对抗暴力的力量,暗示了解决社会冲突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智慧,以及可能需要采取更为坚定的态度来维护正义与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也体现了对于解决冲突之道的哲学性探讨,展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思考。
居士当年谪九江,高怀往往寓篇章。
多言世上风波恶,不似閒中气味长。
千载声名虽莫及,一时踪迹偶相望。
若容俗驾追遗矩,待看南山结草堂。
城南路。凝望映竹摇风,酒旗标树。
郊原游子停车,问山崦里,人家甚处。去还伫。
徐见画桥流水,小窗低户。
深沈绿满垂杨,芳阴娅姹,娇莺解语。
多谢佳人情厚,卷帘羞得,庭花飘舞。
可谓望风知心,倾盖如故。犹殢香玉,休赋断肠句。
堪怜处、生尘罗袜,凌波微步。底事匆匆去。
为他系绊,离情万绪。空有愁如缕。
忆桃李春风,梧桐秋雨。又还过却,落花飘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