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割据定三分,怅望漳南剩暮云。
一角河山输晋武,千秋心事托周文。
荒台故伎犹思主,治世能臣转惜君。
谁上西陵诵遗碣,可曾官署汉将军。
英雄割据定三分,怅望漳南剩暮云。
一角河山输晋武,千秋心事托周文。
荒台故伎犹思主,治世能臣转惜君。
谁上西陵诵遗碣,可曾官署汉将军。
这首清代诗人敖册贤的《铜雀台》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通过对曹操割据一方、三分天下的回忆,以及对漳南残存的铜雀台的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句“英雄割据定三分”直接点出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奠定了魏国的基础。接着,“怅望漳南剩暮云”通过眺望漳水之南,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逝去,只剩下傍晚的云彩。
“一角河山输晋武”暗指曹操虽有雄图霸业,但最终未能抵挡住晋朝的崛起,显示出历史的无情。“千秋心事托周文”则借周公旦辅佐成王的典故,表达曹操对后继者的期待和托付。
“荒台故伎犹思主”描绘了铜雀台上的歌舞依旧,但主人已逝,流露出对曹操的怀念。“治世能臣转惜君”则是对曹操这样治国有方的能臣的惋惜,感叹其未能在和平盛世中享受尊荣。
最后两句“谁上西陵诵遗碣,可曾官署汉将军”,诗人想象有人在西陵(曹操墓地)朗诵他的碑文,询问是否曾有汉朝的将军在此任职,表达了对曹操身后地位的追忆和对其功绩的认可。
整首诗以铜雀台为载体,通过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曹操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
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书窗涴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
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我少则嗜书,于道本无得。
譬如昌歜芰,乃自性一癖。
老来百事废,惟此尚自力。
岂惟绝庆吊,乃至忘寝食。
吟哦杂诵咏,不觉日既夕。
文辞顾浅懦,望古空太息。
世俗不可解,更为著金石。
收敛固已迟,虽悔终何益。
君看老农夫,法亦传后稷。
持此少自宽,陶然送馀日。
少时酒隐东海滨,结交尽是英豪人。
龙泉三尺动牛斗,阴符一编役鬼神。
客游山南夜望气,颇谓王师当入秦。
欲倾天上河汉水,尽洗关中胡虏尘。
那知一旦事大缪,骑驴剑阁霜毛新。
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
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
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