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窗为曾如周赋》
《东窗为曾如周赋》全文
明 / 罗钦顺   形式: 古风

栽竹已满林,滋兰欲盈畹。

爱此东窗幽,不换金门显。

明月透轻纱,高枕便息偃。

遥山上红日,四壁晴光晅。

庭閒燕雀驯,境静轮蹄远。

春风和且柔,芳草齐如剪。

举世慕登仙,金丹期九转。

却恐金丹成,蓬莱水清浅。

何似窗中人,世累渐消遣。

瑶琴时一弄,尊酒自洗腆。

我居枕西冈,有轩亦东展。

虽勤待旦心,梦见周公鲜。

北望多浮云,南观叠层巘。

啸傲得此生,兹言庶同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栽竹已满林,滋兰欲盈畹”以竹林与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性,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爱此东窗幽,不换金门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宁愿在幽静的东窗下享受自然之美,也不愿为了官场的显赫地位而放弃内心的宁静。

接着,“明月透轻纱,高枕便息偃”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安详,诗人仿佛在月光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遥山上红日,四壁晴光晅”则是对清晨景象的描绘,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房间,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庭閒燕雀驯,境静轮蹄远”表现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连鸟雀都显得温顺,车马声远去,更添了几分宁静。“春风和且柔,芳草齐如剪”则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春风轻柔,芳草整齐,生机勃勃。

“举世慕登仙,金丹期九转”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却恐金丹成,蓬莱水清浅”则流露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担心追求的理想难以实现。“何似窗中人,世累渐消遣”最终回归到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满足,认为在窗前享受自然与宁静,便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瑶琴时一弄,尊酒自洗腆”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光的雅致生活,弹琴饮酒,自得其乐。“我居枕西冈,有轩亦东展”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即使简单,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虽勤待旦心,梦见周公鲜”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虽然努力追求,但并不完全脱离现实。“北望多浮云,南观叠层巘”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遐想,既有忧郁也有壮志。“啸傲得此生,兹言庶同践”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与平衡。

作者介绍

罗钦顺
朝代:明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猜你喜欢

冬夜忆谦之

忽忆夫君阻笑言,出门南望欲飞翻。

孤诚隔水初浸夜,画角因风自入村。

短句有时随意得,古心近日与谁论。

未除习气君应哂,月冷梅香易断魂。

(0)

半开梅

含情笑不言,政是多情处。

参得个中禅,此事尝分付。

(0)

以诗句咏梅.老枝横出数花新

荒山俄积玉,老蚌忽明珠。

惟是据枯槁,年来一字无。

(0)

笔授轩

制止遗踪底处寻,相传笔授此丛林。

毗卢四万八千卷,正要墨池如许深。

(0)

杨柳枝·其五

几日春寒怯上楼,楼头烟缕拂帘钩。

相看瘦尽浑无奈,一种风流各自愁。

(0)

畦菜

踏云课园丁,趁雨锄菜甲。

土甘春绕畦,烟重晓携锸。

毋令蔓草滋,旋拾枯筱插。

诗肠风露香,碧脆已可搯。

谁言庾郎贫,未觉三韭乏。

那知世有人,犹嫌万钱狭。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