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
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
小衫飘雾縠,艳粉拂轻红。
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
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
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
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
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
小衫飘雾縠,艳粉拂轻红。
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
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
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
这首《临高台》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萧悫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登高远眺之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高台之上所见的壮美景象。
首先,“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开篇即以“百尺”形容高台之高,与“迥出”相呼应,展现出高台超越凡尘、直入云霄的气势。接着,“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通过“画栱”与“飞梁”的细节描写,不仅描绘了高台建筑的精美,也巧妙地将自然景象融入其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小衫飘雾縠,艳粉拂轻红。”这一句则转向对人物的描绘,通过“小衫”、“雾縠”、“艳粉”、“轻红”等细腻的服饰描写,展现了人物的美丽与优雅,同时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温馨。
“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这里运用了乐器的音色来进一步丰富画面,汶阳筱与峄山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特色,通过“笙”与“琴”的演奏,将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舞蹈与少女的轻盈动作相结合,仿佛飞龙引领着舞蹈,花朵随着少女的微风轻轻摇曳,这样的场景既充满了动态美,又蕴含着一种和谐与自然的韵律。
最后,“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表达了对当前美好时光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充满诗意的高台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美学的深刻理解。
五岭隔南服,舆图亦茫洋。
昔为椎髻区,今变冠与裳。
荡荡风气开,生齿日富强。
丛山薄大海,壮哉封四疆。
迩来覃圣仁,幽昧靡不彰。
人材上国齿,兵赋擅一方。
惟公寄重牧,虎节何辉煌。
上以纾国怀,下以抚凋伤。
当令寒谷吹,撚指回春阳。
桂山方峨峨,桂水亦汤汤。
谁与传诵声,千古流芬芳。
滇海云深逢老象,时于沙底埋牙。
知君归兴入春赊。凤山烟雨里,数尽旧时花。
闻道天家收放逐,玉堂新草黄麻。
仙源好去问灵槎。未应同老我,风雨漫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