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课园丁,趁雨锄菜甲。
土甘春绕畦,烟重晓携锸。
毋令蔓草滋,旋拾枯筱插。
诗肠风露香,碧脆已可搯。
谁言庾郎贫,未觉三韭乏。
那知世有人,犹嫌万钱狭。
踏云课园丁,趁雨锄菜甲。
土甘春绕畦,烟重晓携锸。
毋令蔓草滋,旋拾枯筱插。
诗肠风露香,碧脆已可搯。
谁言庾郎贫,未觉三韭乏。
那知世有人,犹嫌万钱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春天耕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踏云课园丁,趁雨锄菜甲”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隐者在春日云雾缭绕中管理园圃、急于雨前锄草的情景,表现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作的乐观态度。
“土甘春绕畦,烟重晓携锸”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春日沃土肥美,园圃被春烟环绕,隐者手持锄头在朦胧晨雾中耕作的情景。这里通过“甘”字形容土地,强调了自然赋予的恩泽和劳动带来的收获。
“毋令蔓草滋,旋拾枯筱插”两句,表现了隐者对农事的精细关照,不让任何杂草侵占园地,同时也不浪费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诗中通过“毋令”与“旋拾”,表达了一种勤劳和节俭的生活态度。
“诗肠风露香,碧脆已可搯”则是对这份田园生活情感的抒发,隐者在自然中感受到诗意的滋润,同时也感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这里的“诗肠”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风露香”形容的是大自然给予的清新气息,而“碧脆已可搯”,则是说已经可以用简单的生活享受其中的美好。
最后两句“谁言庾郎贫,未觉三韭乏。那知世有人,犹嫌万钱狭”表达了诗人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庾信是唐代文学家,以贫穷而著称,但诗中说“谁言庾郎贫”,意在反驳外界对他的评价,实际上他内心丰富,不觉得贫乏。而接下来的“那知世有人,犹嫌万钱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仍旧感到不足的人的不理解和讽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
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
吟馀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
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