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大涤》
《游大涤》全文
宋 / 王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合群峰路屈盘,溪行九折势蜿蜒。

云根长伴仙人迹,元盖潜通大涤天。

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坛花落草芊芊。

黄冠解识寻幽兴,为洗寒铛煮碧泉。

(0)
翻译
山路环绕群峰曲折蜿蜒,小溪曲折流淌九次转折
云雾缭绕,仿佛常伴着仙人的足迹,源头暗通向大涤仙境
宫殿寂静,香气已消散,石坛上花儿凋零,草木繁茂
身着黄色道冠的人懂得探寻幽静的乐趣,他们洗净寒锅,煮沸清泉
注释
山:山脉。
合:环绕。
屈盘:曲折蜿蜒。
溪:小溪。
九折:曲折九次。
云根:云雾缭绕的地方。
仙人:传说中的仙人。
迹:足迹。
元盖:源头。
大涤天:大涤仙境。
玉殿:宫殿。
香消:香气消失。
寂寂:寂静无声。
石坛:石制平台。
花落:花儿凋谢。
草芊芊:草木茂盛。
黄冠:黄色道冠(指道士)。
寻幽兴:探寻幽静的心情。
寒铛:寒冷的锅。
碧泉:清澈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山水间的幽深景象,充满了仙境般的意境。开篇“山合群峰路屈盘,溪行九折势蜿蜒”两句,勾勒出一幅连绵起伏、曲折迂回的山川图,让人仿佛能听见溪水潺潺的声音。

接下来的“云根长伴仙人迹,元盖潜通大涤天”则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云根”与“仙人迹”的结合,营造出一片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而“元盖潜通大涤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象,使之与宇宙的大自在相连。

中间两句“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坛花落草芊芊”,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静谧情景。这里,“玉殿”和“石坛”的使用,不仅加深了画面之美,也映射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

末尾两句“黄冠解识寻幽兴,為洗寒铛煮碧泉”,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隐秘之处的探求与向往。这里,“黄冠”指的是道士,而“解识”则是对这种追求的一种理解和认同。而“为洗寒铛煮碧泉”的动作,更显得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净化与提升。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致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王溉
朝代:宋

王溉,江南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高宗绍兴间进士(清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孝宗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知江州(《洞霄诗集》卷二)。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成都运判。五年,知平江府。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除两浙转运副使(宋《吴郡志》卷一一),兼知临安府(宋《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四年,除知婺州,旋因政事乖谬、纵容子侄,罢领宫观(《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岧峣下瞰霅溪流,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只能销暑不销忧。

(0)

杂曲歌辞.独不见

东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0)

题觉禅和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

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0)

陵阳送客

南楼送郢客,西郭望荆门。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

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

重此一留宿,前汀烟月昏。

(0)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自笑与君三岁别,头衔依旧鬓丝多。

(0)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