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东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景象,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与不见的遗憾。
“东风艳阳色”一句,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温暖明媚的气氛,其中“艳”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阳光的明丽,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情趣。紧接着,“柳绿花如霰”则是对春意盎然的一幅画面,柳絮纷飞,如同细雨般落下,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柔和的景象。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两句,则转入了人物之情。这里的“鬟”字指的是发髻,“扇”则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饰物。这两句描绘了几位美貌女子在春日里嬉戏的情景,她们或整理着同样心意的发髻,或争相持握那能带来欢乐的扇子。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欢愉而又不失格调的生活情趣。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不仅限于对美好景象的欣赏。在“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两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某个女子(贾娘)的思念之深。这里的“香传”暗示了女子手中的香气,而“粉离”则是对男子脸庞上细腻粉饰的一种描写。这两句话勾勒出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诗人通过这种间接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女子的深情。
最后,“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这里的“卷帘”意味着时间流逝,而“独不见”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他所爱之人在这一刻却不在身边,这种相思之情因无法与对方共享而变得更加沉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爱情时所特有的渴望与无奈。
三十七日昼夜雨,中间一雪终无冰。
今日立春遇人日,问天肯晴天不应。
东南我记前庚子,徽城纸包馈杭米。
乞人抢夺人食人,旱极西湖乾见底。
今我七十四岁翁,苟全性命遨春风。
略雪不冰又庚子,幸而去年秋犹丰。
西湖莫作痴猫守,紫阳山下可归否。
天终不杀好心人,有钱买花仍买酒。
悲落叶,重叠复相失。相失有时尽,连翩去不息。
鞸歌桂树徒盛时,辞条一去谁能知?
谁能知,复谁惜。
昔时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
凌春风,委秋日,朝花夕蕊下相识。
悲落叶,落叶难飞扬。短枝亦已折,高枝不复将。
愿得针与丝,一针一丝引意长。针与丝,亦可量。
不畏根本谢,所畏秋风寒。
秋风催人颜,落叶催人肝。
眷言彼妹子,叶落诚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