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扪萝上,高亭在翠微。
树阴幪草坐,山气湿田衣。
落日孤钟动,遥天一锡飞。
悠然片云下,知是应真归。
细路扪萝上,高亭在翠微。
树阴幪草坐,山气湿田衣。
落日孤钟动,遥天一锡飞。
悠然片云下,知是应真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衡山福严寺迎云亭的场景。"细路扪萝上"写出了山路崎岖,诗人需扶着藤萝而行的艰辛,展现了山行的生动画面。"高亭在翠微"则点出亭子位于青翠山色之中,显得清新雅致。
"树阴幪草坐",诗人坐在树荫下的草丛中,享受片刻宁静,"山气湿田衣"则通过湿润的山岚,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清冷。傍晚时分,"落日孤钟动",一声孤独的钟声回荡在山谷间,增添了寺庙的寂寥氛围。
"遥天一锡飞"中的"一锡"可能指的是僧人的锡杖,暗示有僧人从远方归来,"悠然片云下"描绘了僧人如白云般自在地飘然而至,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最后,"知是应真归"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隐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认同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衡山福严寺迎云亭的自然景色和禅意氛围,以及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欣赏和自我心境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