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人有百岁忧,所忽在旦暮。

今夕不知明,茫茫竟何去。

为乐贵及时,景短心难御。

神仙如可求,执鞭亦欣慕。

缑氏山头鹤,到今过几度。

寸阴良足惜,莫以昔人误。

宣尼叹逝水,岂为遨游故。

崇德在尔躬,绝续起深惧。

(0)
鉴赏

这首诗《古诗十九首(其十五)》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深刻感悟。

首句“人有百岁忧,所忽在旦暮”开篇即点出人生的无常与忧虑,指出人们在百年寿命中,往往忽视了生命中的每一刻。接着,“今夕不知明,茫茫竟何去”则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叹今日不知明日如何,生命的归宿何处。这种对时间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为乐贵及时,景短心难御”表明了诗人对于享受生活的态度,认为应当珍惜当下,及时行乐,因为时光短暂,难以把握。这种思想与“神仙如可求,执鞭亦欣慕”相呼应,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即使只是成为神仙的仆人也愿意。

“缑氏山头鹤,到今过几度”借用仙鹤的长寿象征,暗示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寸阴良足惜,莫以昔人误”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告诫人们不要因过去的错误而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刻。

最后,“宣尼叹逝水,岂为遨游故”引用孔子关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思考。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孔子并非因游玩而感叹时间,而是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珍贵与生命的有限性。

“崇德在尔躬,绝续起深惧”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生命延续的担忧,强调了个人责任与对未来的敬畏之心。

综上所述,《古诗十九首(其十五)》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引用,深刻探讨了人生、时间、道德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谒憨祖肉身

借路还家识故乡,重来顶相露堂堂。

天花散满楞伽室,祖席平分曲录床。

白氎不留身后线,黄冠休问旧时装。

门前溪水西来意,流入空庭味更长。

(0)

赠平山庵主兼贻谭氏诸阮

千家烟火隐云岚,一个真僧守破庵。

行脚不妨随我住,枯禅还喜有人参。

竹林诸阮分南北,莲社群贤数二三。

咫尺乌衣门巷近,出墙红树间黄柑。

(0)

和何太占来韵·其一

渐老渐知行处偏,忍抛朋侣泥林泉。

有人问我此中事,荅道山僧不会禅。

疏雨隔墙添夜色,冷云穿牖透孤烟。

相过独有何公子,世外神交岂偶然。

(0)

甲子人日将游东山留别吴谓远广文

违山久似辞巢鹤,渡海深惭陷井蛙。

北顾未忘遵旧路,南行先上踏春车。

草鞋分得儒官俸,箬笠簪残野寺花。

挥手不须怅离索,市城云壑各生涯。

(0)

喜王君祈至自粤

风尘驿路二千馀,一月方停只毂车。

去国便为浮海客,入山持得寄僧书。

亭阴转砌经行晚,夜雨焚膏共话初。

到处不妨生计在,未须长铗赋无鱼。

(0)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

长与红尘断往来,茅堂移在白云堆。

发同木叶逢秋改,心似炉烟向晚灰。

老树偏宜孤鹤立,幽花止为一人开。

溪翁本是忘机者,珍重群鸥莫见猜。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