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庐山高,岩岩太虚中。
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
香炉蕴烟气,石镜悬秋空。
畴昔悦攀跻,眷言憩云峰。
虽弭向平策,未穷康乐踪。
卅年复理棹,旷望聊开胸。
寒涨限岖嵚,玄雾秘凄忡。
精诚亮不极,真形杳难逢。
将无晦冥意,吝窥岩壑重。
忽聆石门唱,恍闻东林钟。
灵山犹未散,元气青濛濛。
冥契固弗隔,神景定我同。
遗形八表外,安事升华嵩。
峨峨庐山高,岩岩太虚中。
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
香炉蕴烟气,石镜悬秋空。
畴昔悦攀跻,眷言憩云峰。
虽弭向平策,未穷康乐踪。
卅年复理棹,旷望聊开胸。
寒涨限岖嵚,玄雾秘凄忡。
精诚亮不极,真形杳难逢。
将无晦冥意,吝窥岩壑重。
忽聆石门唱,恍闻东林钟。
灵山犹未散,元气青濛濛。
冥契固弗隔,神景定我同。
遗形八表外,安事升华嵩。
这首清代邓辅纶的《望庐山》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观和神秘深邃。首句“峨峨庐山高,岩岩太虚中”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之峻峭,仿佛直插云霄。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描绘了山势的曲折连绵和植被的茂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诗人回忆起过去攀登庐山的愉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畴昔悦攀跻,眷言憩云峰”。然而,他并未完全达到古人如谢灵运般的游历深度,“虽弭向平策,未穷康乐踪”,暗示了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再次登临,诗人面对庐山的险峻与迷雾,“寒涨限岖嵚,玄雾秘凄忡”,感叹自然之力的深不可测。他坚信内心的虔诚能沟通天地,“精诚亮不极,真形杳难逢”,表达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寻求。
最后,诗人听到了石门的歌声和东林寺的钟声,感受到庐山灵秀之气未散,“忽聆石门唱,恍闻东林钟”,并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内在契合,“灵山犹未散,元气青濛濛”。他超脱于世俗之外,认为无需追求世俗的荣耀,“遗形八表外,安事升华嵩”。
整首诗以庐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