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常年月,新春顿觉新。
冰光凝绛渚,钩彩漾天津。
楼阁寒无滓,松梅影绝尘。
会看三五夜,海上涌圆轮。
原是常年月,新春顿觉新。
冰光凝绛渚,钩彩漾天津。
楼阁寒无滓,松梅影绝尘。
会看三五夜,海上涌圆轮。
这首诗描绘了新月初升时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与周围景物的交融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原是常年月,新春顿觉新。”开篇即点明月之常在,但在新春之际,月色似乎焕然一新,流露出一种别样的美感。这种感觉的变化,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反映。
“冰光凝绛渚,钩彩漾天津。”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月光下的水景。冰光与月色交相辉映,使得原本静谧的水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色彩和质感。这里的“绛渚”和“天津”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水域或景观,通过月光的映照,展现出不同于日常的美态。
“楼阁寒无滓,松梅影绝尘。”这两句转向对城市和自然景观的描述。月光洒落于楼阁之上,使得寒冷的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纯净的气息,没有一丝杂质。同时,松树和梅花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与尘世隔绝,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宁静之美。
“会看三五夜,海上涌圆轮。”最后两句展望未来的满月之夜,预示着月圆之时的圆满与和谐。这里不仅描绘了月相变化的自然规律,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月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月色之美以及其引发的内心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清代宫廷文学的特点。
衰年懒看客,十卧适一起。
谢子何许来,我屐屡折齿。
貌闲神又肃,论事静而理。
纷然嘲哳际,莞尔谐宫徵。
麟获无怒角,凤去愁遁尾。
正应晚闻道,不受血气使。
山头蕨芽老未镰,庭中桂枝春已添。
巢由亦有藏身地,小压声名傍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