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流不用嗟,盛衰前定岂曾差。
自怜览照头浑雪,犹喜观书目未花。
竺岭两曾逢落桂,龙山三见撷新茶。
春元便欲休官去,谁顾杭州十万家。
岁月如流不用嗟,盛衰前定岂曾差。
自怜览照头浑雪,犹喜观书目未花。
竺岭两曾逢落桂,龙山三见撷新茶。
春元便欲休官去,谁顾杭州十万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次韵岁暮有感》。诗中以深沉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读书、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首句“岁月如流不用嗟”,诗人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不必为岁月的匆匆而叹息。接着,“盛衰前定岂曾差”一句,道出了对人生起伏、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认为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会有所偏差。
“自怜览照头浑雪,犹喜观书目未花”两句,通过自我观察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平静与乐观。尽管头发已白,但依然喜爱阅读,眼中未显老态,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心的年轻。
“竺岭两曾逢落桂,龙山三见撷新茶”描绘了诗人两次在竺岭遇到桂花飘落,三次在龙山品尝新茶的经历。这些自然界的美好瞬间,不仅丰富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也寄托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
最后,“春元便欲休官去,谁顾杭州十万家”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春天到来之际,他渴望辞官归隐,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不为杭州的繁华所动,体现了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红板桥南,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
记离宫墙外,年少潜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声度龙楼。
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悠悠。
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
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
三十六宫何在,斜阳外、隐隐离愁。
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