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这首《念奴娇·桃叶渡》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以桃叶渡为背景,展现了秦淮河畔的春色与历史典故。词的上片描绘了桥上的美景,红板桥下秦淮河水悠长,绿杨轻拂,春风吹动,燕子伴舞,梨花如烟,寒食雨中更显娇媚,芳草催促着季节变换。画船上传来箫鼓声和歌声,回荡在空旷的水面,营造出浓厚的江南水乡氛围。
下片则转入对桃叶、桃根两位美女的联想,她们才色双绝,但命运多舛,红丝牵动的是桃叶的不幸,暗示了许多闺阁女子被埋没的悲剧。词人假设如果西施没有遇到勾践,她的美貌也无法展现,从而引发对“倾城”之美的深思。最后,词以王郎的一曲歌谣,赞美了桃叶渡的故事流传千年,成为人们口中的艳说。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融入了历史人物和传说,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