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人如有道,何忍问吹毛。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人如有道,何忍问吹毛。
这首诗名为《匣剑》,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诗中以“灵剑”为物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宝剑沉寂于匣中的感慨。"经年匣"三字,暗示了剑的长久闲置,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接下来的"决云谁为高",则通过想象剑出鞘的瞬间,展现出剑的凌厉与不凡,同时也寓言了人才未得施展的境况。
诗人进一步思考,如果这把剑能助人实现正义,那么拥有者若有所为,应不会吝啬于拔剑而出,"报人如有道"表达了对有德行之人的期待。然而,"何忍问吹毛"一句,又流露出一丝惋惜和犹豫,似乎在说即使有能力,也不忍轻易触动,以免触及那些微妙而敏感的问题。
整首诗以剑为载体,寓言了人才的闲置与期待,以及对于道德责任的深沉考量,体现了范仲淹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游子想万里,何必登高台。
闻君燕女吟,如自蓟北来。
长安高盖多,健马东西街。
尽说蒿簪古,将钱买金钗。
我祖西园事,言之独伤怀。
如今数君子,如鸟无树栖。
济水一入河,便与清流乖。
闻君欲自持,勿使吾道低。
乱蓬无根日,送子入青塞。
苍茫万里秋,如见原野大。
鸟雀寒不下,山川迥相对。
一马没黄云,登高望犹在。
惊风忽然起,白日黯已晦。
如何怨路长,出门天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