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松作径,步步接秋阴。
山带孤城起,云归古殿深。
隔池闻鹤唳,倚树看僧吟。
笑指煎茶处,青烟出竹林。
入门松作径,步步接秋阴。
山带孤城起,云归古殿深。
隔池闻鹤唳,倚树看僧吟。
笑指煎茶处,青烟出竹林。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风景画面。首句“入门松作径,步步接秋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走进一条由苍翠松木形成的小道,随着脚步前行,逐渐被秋天特有的阴凉气氛所笼罩。
“山带孤城起,云归古殿深”则是对景物的进一步描绘,其中“山带孤城起”表现了山势蜿蜒,环抱着一座古老而孤独的城堡;“云归古殿深”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云雾缭绕于古旧宫殿之中,给人以神秘与静谧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隔池闻鹤唳,倚树看僧吟”更深入地描画了诗人在这山中所体验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水面传来了鹤鸣声,以及依靠着树木观赏到远处僧人的诵经之声,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景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最后两句“笑指煎茶处,青烟出竹林”则是诗人对这一刻生活情趣的点睛之笔。这里的“笑指”表达了一种从容自得的情态,而“煎茶处”和“青烟出竹林”则让人们联想到诗人可能正在品茶,享受着这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寂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天欲栽培民气厚,暗假春风入君手。
春风萦回桃柳枝,如君颜色民见怡。
吾郡频年苦兵乱,疲弱愁逢辣手断。
便得河阳百里才,难及当时见功半。
枯灰元气云渐苏,烂额焦头尚无算。
是当喔咻抚恤之,子得父母身乃依。
严霜四野日照室,煖体何必裘与衣?
君来慈溪作贤宰,道路隆隆口碑在。
无端草木亦承膏,寂郭风烟发精采。
物犹如此人可知,此理奚烦费词解?
凉飙九月山城秋,碧天高静鸿不流。
君将奉檄走京洛,旌车驾矣民难留。
君虽不留民意系,静待阳和转初地。
阳和二月多好莺,君来置酒民同听。
我题君图送君别,聊为君民写心结。
莫将剪败忧后时,此民共读甘棠诗。
《送王明府有龄入都即题其慈湖种花图》【清·姚燮】天欲栽培民气厚,暗假春风入君手。春风萦回桃柳枝,如君颜色民见怡。吾郡频年苦兵乱,疲弱愁逢辣手断。便得河阳百里才,难及当时见功半。枯灰元气云渐苏,烂额焦头尚无算。是当喔咻抚恤之,子得父母身乃依。严霜四野日照室,煖体何必裘与衣?君来慈溪作贤宰,道路隆隆口碑在。无端草木亦承膏,寂郭风烟发精采。物犹如此人可知,此理奚烦费词解?凉飙九月山城秋,碧天高静鸿不流。君将奉檄走京洛,旌车驾矣民难留。君虽不留民意系,静待阳和转初地。阳和二月多好莺,君来置酒民同听。我题君图送君别,聊为君民写心结。莫将剪败忧后时,此民共读甘棠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jZn9q.html
画楼十万春烟浓,断钗零黛无小红。
银筝滥谱不堪听,杜牧情如阮籍穷。
谁家阑杆六曲好,帘底香深倚窈窕。
绿睇穿梧凤子纤,茜衫飐竹莺儿老。
莺儿凤子秋心多,暮雨桃花吹梦过。
晓苔腻席湘妃瑟,夕露飘星织女河。
孙郎对酒颜微酡,不唱秋娘金缕歌。
不歌明月前溪曲,醉倚帘眉护凉烛。
烛光剪翠一帚梧,帘影筛波几竿竹。
未愁霜紧莺魂消,但愁叶落蝉鬓彫。
曲边天远江山碧,何处松陵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