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甲登名绣作衣,宦家中世似君稀。
提刑大振行台宪,佐郡全收侍殿威。
六月抟鹏聊一息,三年停凤又高飞。
悬知郭隗台前路,骏复天闲定不归。
黄甲登名绣作衣,宦家中世似君稀。
提刑大振行台宪,佐郡全收侍殿威。
六月抟鹏聊一息,三年停凤又高飞。
悬知郭隗台前路,骏复天闲定不归。
此诗《送蹇通判赴京》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对蹇通判即将赴京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官场成就与个人魅力。
首联“黄甲登名绣作衣,宦家中世似君稀”,以黄甲象征蹇通判的显赫地位,绣作衣则寓意其服饰华美,暗示他在官场中的非凡身份。同时,将他比作宦家中世罕见的人物,凸显其独特与杰出。
颔联“提刑大振行台宪,佐郡全收侍殿威”,进一步赞扬蹇通判在不同职位上的表现。提刑一职使他声名大振,行台宪的权威得到彰显;佐郡期间,他不仅协助治理地方,还深受朝廷重臣的器重,展现出其全面的才能和影响力。
颈联“六月抟鹏聊一息,三年停凤又高飞”,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六月的短暂休息比作抟鹏的一瞬,三年的停驻比作停凤的片刻,形象地描绘了蹇通判在官场上的起伏与成就。这一联既展示了他暂时的宁静与调整,也预示着他未来更广阔的飞翔与成功。
尾联“悬知郭隗台前路,骏复天闲定不归”,通过引用郭隗的故事,表达了对蹇通判未来的期待与信心。郭隗是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此处暗示蹇通判如同郭隗一般,终将得到更大的舞台与机会。骏复天闲定不归,则意味着蹇通判在官场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将使他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最终不会离开权力的核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比喻,高度赞扬了蹇通判在官场上的卓越成就与个人魅力,同时也寄托了对其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与祝福。
春深仲之望,阶前柳色放。
黄雀冲帘飞,睢鸠鸣相向。
陡然发长风,宇宙何莽莽。
疏树咽长条,栖乌色沮丧。
雪落初不盈,微湿凝衣上。
夜深阶已寒,霏霏发空响。
遥忆青山时,蹑屐或荡桨。
南北各天隅,停云徒怏怏。
悠然理素业,葛衣行三两。
嗟余披敝裘,微官狭俯仰。
有面受风尘,有怀生荡漾。
自顾同形影,何苦被条襁。
会当休沐归,与子酬玄赏。
归方未有期,昨夜梦中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