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环卫是先天,松柏阴森近百年。
一脉精神孰知远,万方基构况承前。
玉衣石马惊霜露,瑞岭祥峰切颢烟。
耆定遐荒藉鸿佑,持盈思永益乾乾。
风云环卫是先天,松柏阴森近百年。
一脉精神孰知远,万方基构况承前。
玉衣石马惊霜露,瑞岭祥峰切颢烟。
耆定遐荒藉鸿佑,持盈思永益乾乾。
此诗描绘了孝陵的庄严与历史的深远。开篇“风云环卫是先天,松柏阴森近百年”以风云和松柏象征孝陵的神圣与长久,展现出一种自然与历史的和谐共存之美。接着,“一脉精神孰知远,万方基构况承前”则表达了孝陵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强调其作为历史根基的重要性和延续性。
“玉衣石马惊霜露,瑞岭祥峰切颢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玉衣石马象征着孝陵的尊贵与庄重,而瑞岭祥峰则进一步强化了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同时通过霜露和颢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神秘的氛围。
最后,“耆定遐荒藉鸿佑,持盈思永益乾乾”表达了对孝陵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深远影响的思考。耆定遐荒,意味着孝陵不仅在本土受到尊崇,在更广阔的地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鸿佑,则寄托了对孝陵给予的福祉和庇护的感激之情。持盈思永,体现了对孝陵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精神能够持续发光发热,不断激励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孝陵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智慧与德行的敬仰与追思。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
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
宜曰沧浪叟,老向沧浪滨。
沧浪何处是,洞庭相与邻。
竹树种已合,鱼蟹时可缗。
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莼。
黄柑摘霜晚,香稻炊玉新。
行吟招隐诗,懒戴醉中巾。
忧患两都忘,还往谁与频。
昨得滁阳书,语彼事颇真。
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
四方不可之,中土百物淳。
今子居所乐,岂不远埃尘。
被发异泰伯,结客非春申。
莫与吴俗尚,吴俗多文身。
蛟龙刺两股,未变此遗民。
读书本为道,不计贱与贫。
当须化闾里,庶使礼义臻。
魏武败忘归,孤军处山顶。
虽邻江上浦,凿岩山巅井。
岂是欲劳兵,防患在萌颖。
我昔常登临,徘徊爱晴景。
片雨西北来,风雷变俄顷。
疾行下危磴,屦脱不及整。
沾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颈。
问我适何之,衣湿不太冷。
昨暮泊其阳,月黑夜正永。
雁从沙际鸣,旅枕自耿耿。
平明夹橹去,庙树耸寒岭。
举首生白云,飘摇水中影。
截春流,筑沙坻。拽龙舟,过天池。尾矫矫,角岐岐。
千夫推,万鳞随。惊鸿鹄,沉鱼龟。春三月,轻服时。
薄水殿,习水嬉。马特特,来者谁。魏公子,人不窥。
车辚辚,集其涯。邯郸倡,士交驰。
银瓶索酒倾玻瓈,用钱如水赠舞儿。
却入上苑看斗鸡,击毬弹金无不为。
适闻天子降玉辇,当门虎脚看大旗。
春风吹花入行幄,红锦百尺争蛟螭。
云盖回,綵缆维,明年结客观未迟。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笺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
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剪裁。
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
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
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
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瑰。
于今已踰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
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粗使供鸾台。
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何嫌猜。
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
心烦收拾乏匮椟,日畏扯裂防婴孩。
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