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十月翠华临,百队红妆绣幄深。
恩幸宫中谁第一,辟寒新赐阿环金。
骊山十月翠华临,百队红妆绣幄深。
恩幸宫中谁第一,辟寒新赐阿环金。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宫廷中的奢华与权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独特风貌。"骊山十月翠华临,百队红妆绣幄深",开篇即以骊山为背景,点出时间是十月,翠华指的是帝王出行时的仪仗,暗示着皇帝的亲临。"百队红妆绣幄深"则描绘了宫廷内众多宫女盛装打扮,绣帷深邃的景象,展现出宫廷的繁华与富丽。
接下来的两句"恩幸宫中谁第一,辟寒新赐阿环金",将焦点转向了宫廷内的权力与宠爱。"恩幸"一词,直接点出了在宫廷中获得皇帝宠幸的女性地位之高。"宫中谁第一"的疑问,既是对当时宫廷权力格局的微妙探讨,也是对特定人物地位的暗喻。"辟寒新赐阿环金"则通过具体的物品——金饰,进一步强调了获得皇帝恩宠者的特殊待遇和尊荣。"阿环"可能是指某位得宠的宫女或妃子,"辟寒金"则是古代一种能避寒的首饰,此处用以象征皇家的恩赐与宠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节刻画,展现了明朝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女性地位以及皇家恩宠的复杂面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