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
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
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
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
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
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
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
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
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
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
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
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
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
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
这首清代孔祥淑的《读史(其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家庭故事场景。诗人以画中的猛虎为引子,形象地表达了对勇敢和智慧的赞美。"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通过画虎的凶猛,暗示了现实中的危险。接着,诗人指出连小孩都不敢接近这头虎,反衬出杨香的英勇。
"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描绘了父亲陷入困境,杨香挺身而出的紧张时刻。"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展现了杨香毫无畏惧,以弱胜强的决心和技巧。"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进一步刻画了她成功制服老虎的细节。
最后,诗人讽刺那些只会空谈勇武的人,"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他们面对危险时只会惊慌失措。而杨香则如同古代的冯妇,虽然曾经是捕虎的勇士,即使身处劣势,仍能机智应对,"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展现出她的智勇双全。
整首诗通过杨香的故事,寓言般地传达了勇敢、智谋和责任的主题,赞扬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
白莲生清池,至洁尘不污。
当时取名社,亦以清净故。
乐国初无有,莽莽果何处。
陶公寄醉乡,盖深得其趣。
公何挽不入,谢何推不去。
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盗循彼何人,一见乃深许。
士固未易知,身名期岁暮。
遗风惊千祀,流落见缃素。
永怀名山游,乐与善人遇。
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
我将解世缠,已办登山具。
载酒酹渊明,问津桃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