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生清池,至洁尘不污。
当时取名社,亦以清净故。
乐国初无有,莽莽果何处。
陶公寄醉乡,盖深得其趣。
公何挽不入,谢何推不去。
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盗循彼何人,一见乃深许。
士固未易知,身名期岁暮。
遗风惊千祀,流落见缃素。
永怀名山游,乐与善人遇。
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
我将解世缠,已办登山具。
载酒酹渊明,问津桃源路。
白莲生清池,至洁尘不污。
当时取名社,亦以清净故。
乐国初无有,莽莽果何处。
陶公寄醉乡,盖深得其趣。
公何挽不入,谢何推不去。
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盗循彼何人,一见乃深许。
士固未易知,身名期岁暮。
遗风惊千祀,流落见缃素。
永怀名山游,乐与善人遇。
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
我将解世缠,已办登山具。
载酒酹渊明,问津桃源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莲花生长于清澈池塘的纯净画面,莲花的洁净象征着隐逸者超凡脱俗的品格。诗人提及"莲社",这是指古代文人结社,以莲花为象征,追求清高和纯洁的生活。诗人赞赏陶渊明的醉乡之说,认为他深得清净之趣,但同时也感叹有些人未能像陶公那样投身于这种理想。
诗中提到"盗循彼何人",暗示了对世俗之人追逐名利的批评,而真正的贤士却难以被人轻易理解,他们的声誉可能要在年终岁末才能显现。诗人感慨莲社的精神流传千年,虽已散落,但仍能在书籍中找到痕迹。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准备离开尘世的纷扰,带着登山的装备,去寻找像陶渊明那样的桃花源,表达对与善良人相遇的期待。诗中描绘的庐山景色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
月是寻常月,云胡迥鲜洁。
老火日就灺,尽扫群阴屑。
三万顷天秋作底,连天灏气清如水。
金波炫转光流澌,团团曷若初学眉。
玉虹跨水腰百围,翩然飞佩湖云低。
尺箠缓把单于笞,且复鞭虹随月飞。
月中先枝少年日,老蟾老兔曾相识。
镜里功名两鬓青,却碾冰轮洞八纮。
疏棂夜肃肃,须臾复萧萧。
怒穴土囊口,倏若钱塘潮。
举屋如断梗,拔木如拔苗。
破山老苍髯,深林古风标。
蟠错黄金园,戛摩丛玉霄。
九秋娄战伯,万窍皆声销。
拗折巢鹤顶,攧折潜虬腰。
断裂到臃肿,更复论楚翘。
阅世今几何,殒身不崇朝。
遂使青童童,不及红夭夭。
痛此梁栋具,充它烹饪樵。
多应蜚廉慵,虐致生物妖。
至今月蚀篇,首恶当嘲调。
因依获附丽,傲很仍矜骄。
佳树首见凌,绿发首见彫。
曷若凉解愠,又令不鸣条。
生春日酣酣,吹雪停瀌瀌。
昌稷丰薿薿,殄莠除翘翘。
四郊扫烽烟,九天清泬寥。
云开郁蓝天,观阙飞岧峣。
群后灵在兹,不曰舜与尧。
愿辍股肱佐,下昌熙洽朝。
天远云不来,借便抟扶摇。
《丙申六月二十六日作飘风行》【宋·释居简】疏棂夜肃肃,须臾复萧萧。怒穴土囊口,倏若钱塘潮。举屋如断梗,拔木如拔苗。破山老苍髯,深林古风标。蟠错黄金园,戛摩丛玉霄。九秋娄战伯,万窍皆声销。拗折巢鹤顶,攧折潜虬腰。断裂到臃肿,更复论楚翘。阅世今几何,殒身不崇朝。遂使青童童,不及红夭夭。痛此梁栋具,充它烹饪樵。多应蜚廉慵,虐致生物妖。至今月蚀篇,首恶当嘲调。因依获附丽,傲很仍矜骄。佳树首见凌,绿发首见彫。曷若凉解愠,又令不鸣条。生春日酣酣,吹雪停瀌瀌。昌稷丰薿薿,殄莠除翘翘。四郊扫烽烟,九天清泬寥。云开郁蓝天,观阙飞岧峣。群后灵在兹,不曰舜与尧。愿辍股肱佐,下昌熙洽朝。天远云不来,借便抟扶摇。
https://shici.929r.com/shici/evYWNqw.html
元正霁雪卷阴机,做得晴如此夕稀。
金菡新红连夜发,玉轮初夜碾云飞。
漏随冰泮生和畅,海涌山来抃峭巍。
莫把笙镛驻麾节,禁林树树响催归。
白也度苕溪,诸贤重挽携。
金刀眷良集,铁画粲芳题。
神护藏书壁,鸿留印爪泥。
阿隆霜干老,附并薄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