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很与孙俦,安知很易柔。
借州托强援,归妹叶奇谋。
蜀相死犹胜,晋宣生可偷。
吞吴恨如海,微意似尊周。
石很与孙俦,安知很易柔。
借州托强援,归妹叶奇谋。
蜀相死犹胜,晋宣生可偷。
吞吴恨如海,微意似尊周。
这首诗名为《很石》,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诗中以“很石”为喻,探讨了人性中的刚与柔、强与弱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联“石很与孙俦,安知很易柔。”以“石很”比喻人的刚强性格,与“孙俦”相对,暗示刚强之人往往容易被误解或忽视其柔顺的一面。接下来的“安知很易柔”,则提出疑问,引出对刚强与柔顺之间转换可能性的思考。
颔联“借州托强援,归妹叶奇谋。”进一步阐述了借助外力、寻求盟友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在策略和联盟中,刚强与柔顺并存,可以形成奇特的谋略。这里“州”可能象征地盘或势力,“归妹”则可能指代女性角色,借以表达联盟或合作时的微妙平衡。
颈联“蜀相死犹胜,晋宣生可偷。”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忠诚与牺牲的价值。蜀相(如诸葛亮)即使牺牲也值得尊敬,而晋宣帝(司马炎)的生计则显得有些狡猾。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推崇。
尾联“吞吴恨如海,微意似尊周。”以三国时期吴国被吞并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失败者深沉的遗憾和同情。“吞吴恨如海”形容这种遗憾之深如同大海,难以填满。同时,“微意似尊周”则可能是在暗示,即便在失败中,仍应保持高尚的情怀和尊严,如同尊崇周朝的礼制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很石”的象征性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探讨了人性中的刚柔并济、忠诚与牺牲、失败与尊严等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思和对人性的洞察。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
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
形像丹青逼,家声器宇存。
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
伫鸣南岳凤,欲化北溟鲲。
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过逢联客位,日夜倒芳尊。
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
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
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