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东流,与西去、荆卿长别。
祖帐处、三千宾客,衣冠如雪。
督亢图中雷电作,咸阳殿上襟裾绝。
恨夫人、匕首竟何为,同顽铁。渐离筑,笙歌咽。
博浪铁,车轮折。纵奇功未竟,祖龙褫魄。
一死翻令燕国蹙,九原悔与田光诀。
叹千年、寒水尚萧萧,虹霓灭。
易水东流,与西去、荆卿长别。
祖帐处、三千宾客,衣冠如雪。
督亢图中雷电作,咸阳殿上襟裾绝。
恨夫人、匕首竟何为,同顽铁。渐离筑,笙歌咽。
博浪铁,车轮折。纵奇功未竟,祖龙褫魄。
一死翻令燕国蹙,九原悔与田光诀。
叹千年、寒水尚萧萧,虹霓灭。
这首《满江红·燕台怀古》由清代诗人宋琬所作,通过对易水和燕台的描绘,以及对荆轲、高渐离等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悲壮情怀。
开篇“易水东流,与西去、荆卿长别”,以易水的东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荆轲的西行形成对比,暗示了英雄的远行与离别。接着“祖帐处、三千宾客,衣冠如雪”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壮观与庄重,三千宾客的衣冠如雪,既表现了送行者的隆重,也映衬出荆轲赴死的决绝。
“督亢图中雷电作,咸阳殿上襟裾绝”两句,通过“雷电作”和“襟裾绝”的夸张描写,渲染了荆轲刺秦王时的紧张气氛和壮烈场面。这里不仅有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有对荆轲英勇精神的赞美。
“恨夫人、匕首竟何为,同顽铁”表达了对荆轲未能成功刺杀秦王的遗憾,同时也暗含对历史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渐离筑,笙歌咽。博浪铁,车轮折”通过音乐家高渐离的筑声与歌声的哀伤,以及博浪沙事件的失败,进一步深化了悲剧氛围。
“纵奇功未竟,祖龙褫魄”指出尽管荆轲等人的努力未能阻止秦始皇的暴政,但他们的牺牲却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秦始皇的统治根基。“一死翻令燕国蹙,九原悔与田光诀”则表达了对荆轲未能完成使命的惋惜,以及对与田光诀别的后悔,体现了对忠诚与友情的重视。
最后,“叹千年、寒水尚萧萧,虹霓灭”以千年后的易水依旧寒冷、虹霓消失,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英雄事迹的消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命运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敬仰,以及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